期數 : 714 |
發行日期 : 2010/8/30 |
作者 : 撰文/謝富旭、蘇鵬元 |
一千名營業員指出四大投資心魔
問卷調查 別讓情緒干擾你的投資決策
|
作為「理智」的對立面,「情緒」經常扮演隱形顧問角色,給我們出餿主意。
《今周刊》對全台一千名以上營業員發出問卷,找出哪些是我們應該要小心應付的「情緒」,讓投資者少犯錯,提高贏的機率。
我當營業員已經邁入第二十個年頭,經歷過台股三次萬點行情,也看過台股數次崩盤的慘況。 我的客戶群中,有操作部位高達十億元以上的大戶,也有幾萬元的小散戶。 股市中有所謂「八二法則」,意即十個投資人約有八個是輸家,只有二個贏家。 我個人經驗覺得比較真實的情況是,平均只有一個是贏家,九個是輸家。 屬於少數的贏家圈中,總是那幾個人,他們共同的特質是:勇於壓寶「強勢股」,不會因股價已經漲一小段而買不下手。贏家不僅擅長發掘主流強勢股,一逮到飆股,不輕易出脫,賺到極可觀的幅度才逐漸退場。市場走空時,持股部位出現虧損一至二成,就勇於停損,絕不拖泥帶水。 相對地,輸家選股特別喜歡「落後補漲」股,在市場大漲一段後,專挑還沒漲的股票,當他們買的股票真的一動起來,卻又急著賣出。不過,對手上虧損的股票卻往往「不離不棄」,直到快被斷頭,沒錢應付追繳了才會忍痛殺出。 每次市場崩盤,融資追繳令萬箭齊發時,被追繳的也是那些熟面孔,重複率高達八成! 贏家圈也有因慘遭滑鐵盧而淪為輸家群,但很少。至於輸家群有沒有晉身為贏家圈的例子,我的經驗是還沒看過。 以上是資歷近二十年,在台北市券商林立的南京東路上,某位女營業員的「告白」。透過她的告白,凸顯出為何大多數散戶在股市裡賺少賠多,很難從輸家群翻身的人性弱點。 為了精準地掌握投資人在股市中,到底最容易犯下哪些錯誤,《今周刊》與台灣投資心理學的權威——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郭敏華合作進行問卷調查,這也是台灣首度對營業員的大規模調查。 投資 就是要控制情緒 人性弱點就是虧損主因
在今年八月的前二個星期,我們對全台灣超過一千名的券商營業員發出問卷,問卷歸納出十五個股票投資上最常見的投資偏誤,請填寫問卷的營業員根據客戶的操作情況作答。 問卷調查的結果讓人不得不對投資大眾的「危險心靈」感到憂心忡忡。檢視總計回收的一○四九份有效問卷中,高達七八.四%的營業員認為,客戶「最頻繁」與「經常」犯的錯誤是「不願認賠殺出」(缺乏停損觀念);其次,六三.七%的受訪營業員認為客戶最常犯的錯誤是「聽信明牌」;第三個最常犯的錯誤則是「追高殺低」。 「投資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要能掌握住『買低賣高』原則,要成為贏家看似不困難。」「問題是,投資一碰上心理與情緒的問題,一切又都變得非常複雜了!」郭敏華說道。 《投資心理學》(Mind Over Money)一書作者約翰.史考特(John W. Schott)進一步點出了情緒在投資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的情緒經常隱身暗處,冷不防地偷襲我們,成了我們的『隱形顧問』,但其所作所為卻不是對我們最有利!」史考特認為,在投資過程中,情緒不是扮演配角,而是主角,「投資就是控制情緒的遊戲,想賺錢就得了解遊戲規則。」 史考特的理論與這次《今周刊》投資人偏誤大調查的結果不謀而合。因為,不管是營業員所認為客戶在股市操作中最常犯的錯誤,還是最致命的錯誤,所有的錯誤皆與情緒管理與心理建設有關。「說穿了,這些常犯的錯誤都是人性弱點,但就是因為人性弱點難以克服,一旦你真的克服了,要不成為贏家也難!」郭敏華評論道。 我們在這份問卷中,從投資人最常犯錯誤以及營業員認為最致命錯誤裡,歸納出投資上四個最大的人性弱點:無知、自滿、貪婪與恐懼。 這四個人性弱點,如同四個心魔般,凌駕在理性之上,成為投資上的「隱形顧問」發號施令,常常讓投資決策荒腔走板,一錯再錯。要成為股市贏家,當務之急就是先「開除」這四個隱形顧問。 心魔1 無知 追高殺低的最大元凶
無知,是大部分初入股市新鮮人最容易犯的錯誤。 三十三歲的《投資家日報》研究團隊總監孫慶龍,從英國Exeter大學拿到財務管理碩士回台後創辦《投資家日報》,建議的投資組合今年迄今累計報酬率達一七%,去年則高達三○%。即使如此,孫慶龍對無知心魔仍隨時感到戒慎恐懼。 從○九年一月開始,《投資家日報》即把印刷電路板軟板廠嘉聯益列為核心投資組合中。過去一年半來,嘉聯益股價從八元出頭起漲,一路漲到迄今的三十八元。 「一位客戶以七十萬元本金,融資買進嘉聯益,從八元一路抱到三十幾元,幾次來回操作下來,獲利超過五百萬元!」孫慶龍透露道。然而,孫慶龍對嘉聯益這檔股票心中卻百感交集,因為五年前,他還是寶來證券營業員時,就是投資嘉聯益虧損一百多萬元,讓多年來省吃儉用的儲蓄付諸流水。 「當時我認識嘉聯益的主管,他信誓旦旦地說公司業績將出現大幅成長,我以為這是難能可貴的『內線』消息,於是重壓這檔股票!」「買進之後,股價如溜滑梯般地直直落,急得我時常打電話問這名主管公司的狀況?」雖然,孫慶龍的消息來源顯示公司業績將大好,但嘉聯益股價卻從他買進的四十多元急殺至二十元出頭,為了避免股票被斷頭,最後他只有選擇認賠出場。 嘉聯益的慘賠經驗,讓孫慶龍體認到自己對產業認識的不足,認清隱藏在心中的無知心魔。為了克服這個心魔,他更努力地學習,考取數張金融證照與分析師執照,甚至不惜離職出國攻讀財務學位,鑽研評價公司股價的理論與方法。 「投資人容易追高殺低,主要是當時的投資決定往往做得太草率。」「一個草率的決定,根本無法產生堅定的信念,一個背後沒有『信念』在支持的投資決策,情緒總是隨著股價漲跌起起伏伏、忐忑不安,追高殺低於是就成為必然的下場了!」他說道。 然而,孫慶龍指出,像他這種屬於基本面分析的忠實信徒也是會有盲點的。「也可能因為信念太堅定,導致不肯認輸而忽略停損的重要性。」他時常提醒自己,除了上帝之外,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即使再怎麼高明的投資者,也得時常面對「無知」心魔的考驗。每十次投資決策,能對六次就算很了不起了;因此,如果部位出現一五%的虧損,除非你口袋深不可測,否則即使是基本面忠實信徒也不能鐵齒,要懂得適時停損。 心魔2 自滿 投資老手的最大敵人
無知,是初入股市新鮮人第一個要克服的魔障;相對地,股市老手則常常陷入自滿的執著中而不自知。 另一本中文譯名也叫《投資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vesting)的作者納夫辛格(John R. Nofsinger)對投資自滿心態這麼描述:「過度自信使人高估知識、低估風險、誇大掌握事件發展的自我能力。」 歷史上許多現在被認為是投資英雄或大師的人物,他們的下場其實都相當悽慘。 被譽為是西方最具傳奇色彩的投機家——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一生暴富過數次,也破產過數次,最後也因重大投資失利,導致憂鬱症發作而舉槍自盡。 「日本股神」是川銀藏一度登上全日本繳稅大戶第一名,晚年時因投資一家製藥公司蒙受嚴重虧損而破產,導致是川後代拋棄繼承以規避龐大負債。 至於寫下被眾多技術派信徒奉為圭臬「葛蘭碧八大法則」的技術派大師葛蘭碧(J. Granville),在一次重大投資失利後,也自股市銷聲匿跡⋯⋯。 投資大師也會從雲端掉入地獄,值得作為後人的殷鑑。擁有三十年以上股市投資經驗的大華證券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說:「即使是投資老手,因為對於過去成功過度自滿,一遇到重大挫折時,患得患失的心態可能比別人更嚴重。」「輕則導致投資虧損,嚴重的話,連人生都會毀了!」 杜金龍提供二十年前,他一位股市老友的經驗。他說,這位老友原本在股市累積高達十六億元以上的身價,對自己的操作與判斷極有自信。 但,這種自信卻種下他日後破產的遠因。一九九○年,台股自萬點崩盤,這位老友因對自己的判斷太過自信,在股市崩盤時非但不願停損,自恃資金雄厚,反而融資加碼攤平;結果,十六億元的家產在幾個月內虧損殆盡。 「把財產賠光後,老友企圖用一條毛巾上吊自盡,卻自殺失敗!」「從鬼門關走回一趟後,他認為他的命是上帝的恩惠,從此篤信上帝,後來更考上神學院成為神職人員!」杜金龍娓娓道來。 杜金龍再以自身的經驗說:「即使像我這樣的投資老鳥,也數度面臨投資操作上的低潮!」「二○○一年崩盤那一次最慘,我很清楚記得有一天情緒低落到極點,竟一個人從台北開著車到南投清境農場散心,當天晚上再從清境開車回來!」 杜金龍認為,克服自滿心魔及患得患失的心理,並無仙丹妙藥,「持續學習是走出心魔的不二法門。」「在投資面臨低潮時,我不讓自己閒下來,不讓自己有太多時間自怨自艾,反而利用時間大量的閱讀,這為我日後持續不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投資路上不可能一直贏,一定會有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先能輸得起,才能贏!」「即使你是股市常勝軍,千萬不要因為自滿而忽略風險控管;相對地,如果你有經濟壓力手頭緊,就千萬不要涉獵股市,因為『輸不起』的心態只會讓你更患得患失,這對投資反而更危險,導致勝率更低。」 心魔3 貪婪 從眾心態 讓你成為待宰肥羊
貪婪不是壞事,但在不對的時機太過貪婪,卻會「壞事」! 一九九七年,台股史上第二次攻上萬點,當年八月來到一○二五六點,當時任行政院院長連戰的一席「台股萬點健康論」的談話,吸引剛服完四年半志願役的江漢城(化名)加入這個他還相當陌生的金融戰場。 因股市熱絡,江漢城退役後沒積極地找工作,他把四年半服志願役的儲蓄總計一百多萬元,全部買了他認為業績好的強勢電子股——聯電、日月光、旺宏等大型股,及部分中、小型股。盤算著等股市賺到一票後,打算利用這筆錢開一家店。 「資金剛投入時,我嘗到了一點甜頭後,放膽把更多錢加碼投資。」然而,萬點行情曇花一現後,接踵而來的亞洲金融風暴,粉碎了江漢城的美夢。 台股從「健康」的萬點,不到三個月內下殺至七千多點。為了應付融資追繳,他又向父母親借了一百萬元攤平持股。 只是,這一攤平,股市又持續下殺到六千點。融資追繳逼得江漢城只有忍痛出清自己的所有持股。「我不僅把當兵四年半的存款賠光了,也賠了父母親部分的老本,老人家傷心透了,直到現在他們都不准我玩股票!」江漢城難過地說。 一場股市失利,不僅讓江漢城存款散盡,也打亂了他的生涯規畫。因為虧損令他意志消沉,在日後的職場上一直不怎麼順遂,也不斷地換工作。由於收入有限產生的自卑感,超過四十歲的他迄今尚未結婚,父母親對此也很不諒解。 目前,江漢城獨自賃居在北縣淡水的套房中,月租四千元;除了在超市工作,他也利用餘暇作直銷。他後悔地說:「如果當初不要那麼貪心,把退伍時有的一百多萬元存下來,即使隨便找個工作慢慢地存錢,或許現在都已經可以買房子、娶老婆了!」 財務行為學專家,同時也任台大財務金融系系主任的胡星陽,曾經在台灣作過一個實證研究。 胡星陽發現,當一家公司發布業績數字後,大戶與散戶的投資決策竟截然不同。 他表示,當上市公司公告業績後,不管這個業績公布幾天、幾周甚至三個月後,如果業績好的話,散戶對數字反應通常熱烈,勇於買進該檔股票。 反之,大戶在業績數字公布後,對該檔股票交易就大為冷淡下來,在好消息出現後,反而還會反手賣出。「貪婪心理與沒有定見,往往導致散戶對消息面過度反應,成了投資決策的致命傷!」胡星陽說。 心魔4 恐懼 不願停損的最大情緒障礙
與貪婪心魔對立的則是恐懼心魔,恐懼心摩是造成投資人不願執行停損,以及對負面消息過度反應的元凶。 在《今周刊》這次進行的問卷中,大部分填寫問卷的營業員,認為投資客戶最頻繁發生的錯誤就是「不願停損」,而最致命的「錯誤」也是「不願停損」。「不願停損才是投資人最大的敵人!」郭敏華老師說。 在某上市LED(發光二極體)廠工作的吳聰吉,是恐懼心魔的最佳寫照。 為了快速累積自己出國留學的資金,吳聰吉一直勤奮學習股市投資;不僅公司的股票,他也積極打聽公司的上下游供應商,或競爭對手廠商業績的狀況如何,期望運用自己打聽來的小內線在股市獲利。 此法讓吳聰吉操作上頗有斬獲。不過,才三十歲的他,進入股市三年多,在二○○八年卻遇上讓他傻眼的金融海嘯。他買進的LED股晶電、IC通路股巨路,以及自家公司的股票暴跌腰斬,讓他不知所措。 「我原本是持有現股,在○八年跌至七千點附近後,我動用到我的留學基金,再融資加碼攤平持股。」「結果,不願停損成了我的致命傷!」「攤平後,股市持續暴跌,我已沒錢再攤平,包括自己公司的股票,只有忍痛殺出。」「每當有人看我在電子公司當工程師,都羨慕我是科技新貴時,其實我的心都在滴血!」吳聰吉說。 對投資人而言,投資股市停損,就如同買意外險一樣,雖然知道重要性,卻又希望一輩子不會用上。而投資人不願執行停損的真正深層心理則是:「害怕承認失敗,因為停損就等於否定自己!」郭敏華分析道。 股市修煉,其實就是克服自己人性弱點的修煉,成功就從認清自己、克服自己的四大心魔做起吧!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