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社論 (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經濟/看夏普整併 借鏡日本經驗

2016-01-25 01:5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高教人才危機 政院不能無感

2016-01-12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整合創新應用 打造產業新利基

2016-01-08 02: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產業整併 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

2015-12-26 02:17 經濟日報 社論

  •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提升專利實力 擺脫技術入超國窘境

2015-11-15 01:26:1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台專利雲公司日前發表一份「台灣各大學投入研發資源及產出專利效益」的研究,分析近六年來台灣大專校院在美國專利的申請及營運現況,研究數字顯示,台灣各大學多數專利均無法透過授權或技術轉移而將成果化為收入,而且近幾年情況有更加惡化的現象,值得有關單位仔細檢討並做為改進的參考。

台灣目前有156所大學院校,總計4.7萬名教師,6.4萬名碩博士研究生,每年投入超過90億元研發經費,近六年來平均每年大約申請美國專利1,000件,但2013年已下滑至823件,專利申請有逐年萎縮的情況。更重要的是,這些專利的品質也有疑慮。根據統計,雖然專利被引證數有一定水準,但學術單位透過授權、技術轉讓、侵權訴訟及質押擔保等模式,將成果化為收入的效率也不佳,其中六年來除了有五件技術授權外,其他包括侵權訴訟、質押擔保等項目都掛零,也讓這些專利轉換成金錢報酬的「貨幣化率」低於1.5%,顯示台灣各大學的專利難有實際的含金量。

此外,從專利布局來看,學術單位申請的美國專利仍以資通訊硬體為大宗,其中半導體最多,數量是軟體的兩倍;至於醫藥產業則偏重藥物製劑以及醫材而非生物製品,這種產業分布與台灣目前著重發展新興產業的目標不符,明顯與產業政策脫節。

大學是國家基礎研究的根基,是創新產業技術和培育英才的搖籃,但面對這份不及格的成績單,顯示大學的專利品質有待提升,研發投入與回收也不成正比,不僅很難支持台灣的創新創業動能,當然也無法帶動產業升級與轉型。 若把範圍再擴大,目前政府每年花在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元,但年回收只有30億元上下,至於全部企業界更投入超過4,000億元的研發支出,可是若計算這六年來台灣要繳付國際大廠的專利及商標等權利金卻一直居高不下,每年都介於1,100億元至1,900億元之間,顯示台灣產學研各界每年投入龐大研發經費,不僅無法建立足夠的技術實力,甚至讓台灣長期都難以擺脫「技術入超國」的窘境。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正面迎擊 台灣半導體業終須一戰

2015-11-07 02:29:5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積電、聯電及力晶等半導體公司近來都積極展開在大陸的12吋晶圓廠投資計畫,兩岸半導體界人士交流也日益頻繁,絡繹於途。半導體成為台灣科技業最後一批大舉登陸的產業,台灣如何迎接這場兩岸科技業的終極一戰,又如何在競爭之餘也維持領先優勢,將是科技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過去,台灣在因應兩岸的產業競爭策略上,不論傳統產業的紡織、鋼鐵、石化,到科技業的LED、面板或半導體,往往都先從驕傲輕忽開始,等到大陸企業追上後,又以消極防堵策略取代。因此,每次在大陸急需引進海外技術時,台灣往往因擔心技術外流而限制企業赴陸投資,讓企業在快速成長的中國市場失去最佳先機,此外,政府嚴格禁止陸企來台投資參股,也大大阻礙企業對外開展合作結盟關係。

從最近幾則新聞,就可看出事態之嚴重。例如當年台灣限制面板業赴大陸投資,大陸只能積極培養自家面板廠,如今京東方的電視面板產量已超越友達,整體產能也將在三年內躍居世界第一。

此外,今年3月大陸武岳峰資本收購美商矽成公司,矽成原為台灣留美學人創辦的公司,在台灣也有數百名員工,但因受限於中資企業不能在台灣有IC設計業的研發人員,只好被迫將部分人員切割賣給聯發科。至於大陸江蘇長電合併新加坡新科金朋,位於台灣的台星科也不能在收購範圍,幸好新加坡國營淡馬錫出手承接,才免於收攤的命運。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構更大舞台 解決半導體國安問題

 

南亞科技公司日前證實,前總經理高啟全將離職,並前往中國擔任清華紫光集團執行副總裁,消息傳來後引發台灣政府與產業界的大震撼,尤其是行政院才提出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國安問題」時,這件跳槽案再次凸顯台灣優秀人才不斷外流,已是不能等閒視之的議題。

 

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人才,相信這是所有人都認同的觀點,台灣如今可以維持半導體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就是因為還有一群累積畢生經驗與經營智慧的關鍵人才,還在每個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奉獻心力,才能打造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第二大國的地位。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紡織與自行車業轉型 成為典範

2015-10-04 03:39: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台灣電子業陷入轉型困境與焦慮,電子股也屢屢創下股價低點,但已歷經十餘年調整後的傳統產業,例如紡織業及自行車業,業績表現卻有如脫胎換骨,股價並屢創新高成為盤面上的贏家。傳統產業的轉型路徑,相當值得電子業參考。

以紡織業為例,近年來抓到全世界的快時尚潮流,在機能服及球鞋等國際運動風潮中大放異彩,多家國際大廠均仰賴台商提供的原料與技術,形成緊密的上下游聯盟,也因為台商創新技術成功卡位高階產品,讓獲利大幅提升,紡織股股王儒鴻股價甚至創520元天價,超越絕大多數電子股。

紡織業的轉型在十多年前就已開始,當時紡織業也因紅色供應鏈引發激烈淘汰賽,與現在電子業的情況完全一致,不過十餘年來,台灣紡織業從高峰8,000家,如今僅剩4,000家,但產值及銷售單價卻反向提升,主因就是企業捨棄低階市場,並將研發重心移回台灣,開發出目前中國大陸等許多國家都做不出來的創新機能布料。

不僅產品技術提升,許多紡織業在生產製造上也大幅精進,早期紡織業也赴大陸設廠,但不少公司很早就返回台灣投資,在工廠自動化的更新完全不輸電子業,也因此當大陸同業積極擴廠,產能規模甚至都是台灣十倍大,卻只能接單生產中低價標準品,在高單價的利基產品上,完全無法與台灣廠商競爭。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併精簡 產業調整必要之惡

2015-09-24 01:27:4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商惠普公司日前宣布裁員2.5萬到3萬人,占全部人力的十分之一,這個大規模的裁員動作,在美國股市並未造成投資人太大驚慌,惠普當天股價也無大波動。對照同時間台灣也有企業進行裁員,例如報載晶電公司預計裁減180名員工,占總員工數3%,儘管規模不大,但不僅股價大跌,也連帶引發政府、社會及輿論的強烈反應甚至批判。

惠普是全球知名的PC、印表機與伺服器品牌,同時也提供領先的軟體與服務事業,至於晶電則是全球最領先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粒廠,雖然在不同產業領域各具指標地位,但同樣都面對產業環境快速變動的挑戰,為了因應及布局下階段的競爭優勢,只能忍痛調整組織及人力。

惠普執行長惠特曼承認,一次裁這麼多人,讓惠普在道德上「有點說不過去」,但為了讓新公司能夠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可持續的成本結構」,她必須這麼做。晶電公司則指出,過去幾年公司併入相當多企業,很多組織已疊床架屋,此次精簡人力是將北、中、南等地功能類似的製程集中,希望藉此組織扁平化,擴大經濟規模。

同樣是因應變局,台灣與歐美等地對裁員的反應截然不同。歐美企業在面對產業調整時,已相當習慣做各種整併、精簡、切割甚至關廠、裁員等動作,這些都是企業求生存必要的措施,例如此次惠普裁員同時也將切割成兩家公司,而更早期惠普也曾經切割出安捷倫。只要企業都能夠根據法令對被裁員工進行各項補償與善後,社會輿論應可用平常心看待。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從小米筆電 看網路經濟新思維

2015-09-17 01:22: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市場傳出大陸小米公司將於明年推出筆記型電腦產品,並已委由英業達代工生產,引起眾多筆電品牌廠的大震撼。小米公司從手機出發後橫跨各項產品線,這種根植於網路時代所孕育出的新商業模式,對產業造成的衝擊將愈來愈深遠,台灣需要趕快思考因應之道。

小米公司成立五年來,可以說什麼東西都能賣,從智慧手機、智慧電視小米盒子、手環甚至空氣清淨機,如今又將推出筆電,已打破手機、電視、電腦三大資訊業的傳統疆界,尤其此次瞄準筆電產品,對於以PC行業為主的台灣業者,又形成一個大威脅。

小米能夠輕鬆跨越障礙,關鍵在於小米以互聯網模式思維,以經營粉絲社群的方式,快速回應急速成長的年輕網路族群,一旦品牌信任感建立後,未來只要是這群粉絲需要的東西,小米都會想辦法賣給他們,當然,前提還是要做到性價比高,經得起與其他產品比較。

網路經濟的爆發,已創造出許多驚人的奇蹟,更顛覆所有人的想像。首先就是像小米這種能夠輕易橫跨各項產品障礙的能力,不僅小米有這種能耐,從美國的蘋果、亞馬遜、谷哥到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企業,幾乎都是從一個小項目起家,如今如八爪章魚般拓展到各種產品與服務,成為市值龐大的網路巨擘。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新與割捨 電子業轉型必備

2015-09-06 02:21:16 經濟日報 社論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村修二日前來訪,與各界領袖進行交流,在台灣產業轉型仍然找不到方向之際,中村修二本人的奮鬥歷程,以及對台灣的指正與建議,都有相當值得參考之處。

首先是中村修二並非畢業於日本一流大學,但懷抱熱情,投入畢生精力研究LED(發光二極體)產業中最艱難的藍光技術,其間忍受各種嘲諷眼光,終於開發成功,但老東家日亞化只給區區2萬日圓研發獎金,又逼著他與公司對薄公堂,他因此氣到搬離日本赴美國繼續研究工作。

中村多次抨擊日本僵化的企業、司法與教育,強調美國的自由環境孕育出真正的創新,此次來台也談到台灣社會與日本類似,在保守的社會環境與不斷考試的教育制度下,同樣都有短視近利、迷信學歷的通病,他鼓勵台灣學生要「更有熱情、更多瘋狂的想法」,以真正的創新帶動產業突破困境。

對台灣來說,中村的建言毋寧是具有時代意義的。中村所批判的日本,大部分的情況台灣都有,如今台灣電子業陷入僵局,整體研發經費的投入不僅明顯落後,專利申請數量連續三年下滑,專利品質也難以提升,正是因為喪失了持續研究精進的企圖心,即使有像中村這種專注熱情的研發專才,也缺乏可以孕育這些人才的企業環境。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Google新架構給台灣企業的啟示

2015-08-29 01:47:1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Google日前宣布將旗下各公司獨立出來,並劃歸新公司Alphabet(意為字母)之下,而Google則成為 Alphabet旗下的一家子公司,繼續專注原本的搜尋業務。Google過去靠搜尋本業取得快速成長,在站穩基礎後,如今已投入許多創新研究計畫,例如推動Google眼鏡及無人駕駛車的實驗室、投入延緩老化研究的Calico、收購而來的智能家居廠Nest,以及做不同投資的Google Ventures等。

Google這個作法,對現階段陷入困境的台灣企業,可以帶來很大的啟發性。過去,台灣企業也常出現類似情況,有些新創事業在內部逐漸形成,但往往因為需要長時間培養,CEO擔心新事業會影響到本業,很可能兩、三年不賺錢就收掉,導致企業無法持續創造新的成長動能。

Google的作法是將這些事業部門獨立成公司,可以任命新CEO來經營並負成敗之責,透過新公司的控股架構,讓每個事業都有專業CEO獨立管理運作,也讓新接Google CEO的皮采(Sundar Pichai)可以放膽衝刺業務,不必顧慮轉投資會波及Google的績效。未來這些獨立公司若做得好,可以單獨股票掛牌,若做不好,也可以賣掉或出售,管理模式既簡單又透明。

此外,這些新創公司都放在Alphabet控股之下,仍屬集團成員,例如無人車的研發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出效益,以集團力量協助支持,可以長期支持這種需要燒錢的投資案,對於投資Google的股東來說,未來股票換成Alphabet,也把這些新事業股權通通納入,投資人的股東權益不受影響,也難怪這個決定受到許多法人機構的高度評價。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從日月光併購案 看產業整併求生

2015-08-26 01:40: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月光公司日前宣布公開收購矽品普通股,以每股45元、溢價34.3%,預計收購矽品25%股權,總金額高達新台幣350億元。日月光表示,因為全球競爭加劇,半導體產業加速整併趨勢明顯,此舉在建立與矽品全面合作的機會,未來會與矽品經營團隊討論雙方全面合作的細節。

看到這個消息,許多人感到震驚,尤其是推測日月光未事先知會矽品公司,因此產生「敵意併購」的說法。不過,在全球產業淘汰賽正加速進行的此刻,從促成產業合併或推動聯盟的角度來看,台灣確實應該更正面看待這件事。

首先是面對國際半導體大廠迅速的整併動作,台灣確實已到了需要急起直追的時刻。今年歐美市場出現三個大型合併案,包括恩智浦收購飛思卡爾、安華高收購博通、英特爾收購亞爾特拉等,至於大陸半導體整併速度更快,從紫光收購展訊及銳迪科,中國封測廠江蘇長電合併新加坡星科金朋,再到中國清芯華創收購美商豪威等,併購讓這些企業重新站在有利的位置,為下一波競爭取得優勢條件。

當國際企業不斷朝向愈併愈強大時,台灣卻很少出現合併案,不僅難以向外併購,甚至屢屢成為外商合併的對象,去年台灣IC設計業有四個合併案,其中三個都賣給外商,包括凌耀併給威世、創傑併入微晶、安恩併入艾科嘉,只有一個案子是國內兩家公司旭曜與敦泰合併。至於前年聯發科併晨星,算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大型合併案。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郭董的進擊 看台灣如何突圍

2015-08-05 01:26:5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日本NHK拍的紀錄片「郭董的進擊」在台播映,內容談到鴻海力求突破代工瓶頸,加強投資新一代有機顯示面板技術,並延攬日本許多優秀退役人員為鴻海效力。這部紀錄片原名「亞洲黑衣人行動了」,「黑衣人」形容鴻海的代工模式,有如歌舞伎表演中穿著黑衣的幕後工作人員,如今鴻海董座郭台銘不再甘心於隱身幕後,將開始走向台前大力出擊。

NHK會拍這部紀錄片,與近幾年鴻海屢屢在日本掀起許多新聞話題有關。從三年前夏普巨虧,郭台銘以大筆資金挹注夏普堺工廠,後來又有鴻夏戀引出許多風雨,此外,鴻海代工的蘋果手機、軟銀Pepper機器人席捲日本,都讓日本人對鴻海集團及郭台銘個人充滿興趣與問號。

從日本人如何看鴻海,以及在產業興衰過程中抱持的觀點,可以給大家帶來幾個層面的省思,當然也可做為台灣思考未來產業發展的參考。

首先,鴻海能夠延攬日方技術人才進行最先進面板技術的開發,是因為日本面板廠多已無力投資,大量優秀人才失去工作,如今鴻海願意砸錢投資,讓這些畢生投入研發的人才夢想得以延續,技術能夠在台灣企業中復活,這也是此紀錄片中傳達出來對日本衰敗的反省、無奈,以及對鴻海從懷疑到感謝的思辯過程。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迎向破壞式創新 帶動進步

2015-07-01 01:58:3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成立僅五年的叫車服務行動應用軟體商優步(Uber),近來進軍各國叫車服務市場,如今更想投入研發自動駕駛車市場領域,與Google別苗頭,未來甚至還可能規畫進入物流等新領域。不過,Uber的新商業模式也衝撞世界各地的法令與業者利益,引起各國抗議與抵制,法國甚至出現司機罷工癱瘓交通事件。

儘管Uber對行業、社會、法令都帶來鉅大衝擊,但許多消費者對其服務正面的回應,仍讓Uber快速成長,最近一輪融資更讓估值突破500億美元,超越標普500大中八成以上的公司。

Uber在眾人驚呼中成長,只是網路雲端時代破壞式創新的案例之一,類似故事早已層出不窮,而且遍及各行各業,面對這些改變社會的創新力量,我們應該非常珍惜並且維護它,只是很可惜的是,此刻急需經濟轉型的台灣,最缺乏的就是這種破壞式創新的力量。

隨手舉幾個案例,就可以發現台灣對改變與創新所抱持的態度。在歐美、中國等地已發展多年的第三方支付,台灣至今年5月才上路,已晚美國16年,也比中國慢了近十年,如今大陸的支付寶早已攻進台灣,高雄六合夜市早就有攤販利用支付寶收帳,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描就可直接付帳。台灣業者尚未加入這場戰局,但勝負已分。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資本市場看兩岸競爭力

 

近來台股遭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調降權重,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12.15%調降至12%,此次為台股第七度遭調降權重,台灣資本市場已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無獨有偶,國內電池大廠新普科技董事長宋福祥日前也示警,大陸如果開放台資企業上市(IPO),將會是台灣最大危機,因為台資企業在大陸本益比可達五O倍,但在台灣只有十五倍,屆時大家一定都跑到大陸掛牌。

 

大陸A股目前尚未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但一年來上證指數大漲一倍,股市成交量居高不下,表現遠遠超過台股,難怪科技大老要跳出來呼籲。伴隨資本市場式微而來的,將是企業籌資不易成本偏高甚至集體出走,台灣將出現產業與資本市場同步淪陷的險境。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源創新  科技業的新使命

 

電動汽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上周推出家庭用電解決方案,這套電池系統除了可在斷電或電力短缺時支撐數小時外,也能做為儲存像太陽能之類的電力,在電力需求低谷時充電,在需求高峰時輸出電能。特斯拉藉此擺脫只是電動汽車廠商的角色,更逐步實現創辦人馬斯克建立清潔能源生態體系」的目標。

 

能源短缺是全世界人類共同面對的危機,特斯拉透過科技與創新的力量,不斷為人類社會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也讓矽谷成為引領全世界創新的主要力量。在台灣產業界如今遍尋不到創新題材、並苦思下波轉型方向的此刻,特斯拉的經驗,顯然給台灣一個很具啟發性的提示。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產業崛起    台灣兩招反制

 

中國大陸電子業正加緊布局腳步,從金沙江集團收購飛利浦旗下LEDLumileds,到京東方宣布加碼投資10.5代及8.5代大型面板廠房,另外內部積極研議投入DRAM產業,太陽能產業也持續進行大規模整併與淘汰動作。過去這些領域被台灣稱為「四大慘業」,如今產業才剛恢復一點生機,但中國的大動作,無疑又為台灣帶來很大的競爭變數。

 

中國大舉投入電子業上下游並對台灣形成壓力,早就不是新聞,但在對岸頻頻出招之際,台灣產業要如何進行內部調整,以應對中國不斷帶來的挑戰,可能才是此刻最重要的當務之急。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金融 台灣要面對的下一個龍捲風暴

 

 

台灣金融業近來最重要的議題,就是要集中力量打亞洲杯,不過,對於如何達成這個目標,幾乎所有觀點都認為要先合併擴大規模,再藉此進軍亞洲。只是,對於國際間已經快速成形的網路金融大趨勢,台灣若沒有加緊追趕的話,未來台灣金融業的困境恐怕已可預見。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大慘業走過死亡幽谷的啟示

 

上市櫃公司去年財報日前已全部公告,過去被稱為四大慘業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面板(LCD)、發光二極體(LED)及太陽能等企業,都已陸續轉虧為盈。這群歷經慘烈淘汰賽的贏家,不僅再度彰顯台灣企業堅韌的生命力,企業家迎戰來自世界級對手的挑戰,努力擺脫死亡幽谷的考驗,更是刺激我們省思台灣下一步產業發展策略的良機。

 

從業績表現來看,去年獲利表現最突出的當屬DRAM與面板的D產業,這兩大產業前年就開始轉盈,去年獲利更是大幅成長;至於LED與太陽能產業表現則較普通,雖然已不再大幅虧損,但去年獲利並未明顯回升。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