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最近又有驚人預言,他認為,九月將有第二波的金融海嘯,但中國因為內需消費不足,未來還要經歷一段痛苦的轉型期,才能讓人民幣不會輸在這場由歐美國家所發動的新貨幣戰爭中。

口述/宋鴻兵整理/林宏文

談到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我想從人口談起。人口是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國人口的出生高點是在一九八七年,消費高峰則會落在二O三五年,因此在未來的二十幾年,中國的消費力是一直往上爬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目前都還沒買車、買房或買股,未來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在中國之後,印度市場會再接上來,因為印度人口的出生高點更晚,消費高峰會在二OO年出現。

 

觀察過去人類的歷史,每個大國的興起,都與人口有密切關係,在二次大戰前,歐洲是世界的重心,但二戰以後,歐洲人口大降,但美國的新移民大幅增加,加上白人人口增加速度也比歐洲快,因此取代了歐洲的大國地位。

 

不過,美國現在的情況又已出現警訊,隨著人口下滑,以及當初建國精神的淪喪,未來地位必然嚴重衰落,這是歷史的必然,不是任何人、任何力量可以違逆的。

 

我對美國經濟基本的看法是,過去美國的嬰兒潮是從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四年,以一個人消費高峰期為四五歲來計算,明年起美國將出現連續十四年消費劇烈下滑的過程,這將導致美國經濟蕭條,美元會破產,並喪失全球指標貨幣的地位。

 

美國因為過度消費而帶來經濟繁榮很難再現,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而當歐美消費高峰期消失,伴隨著對外需求的减少,直接影響到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的出路在哪裏?這已經成爲目前研究中國經濟未來的經濟學家們所思考的共同問題。

面對歐美通過消費帶來經濟繁榮的時代已然終結的現實,太多的智庫提供了太多的建議。有人認爲,中國需走﹁馬歇爾計劃﹂之路,對東南亞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利用東南亞的消費能力來消化中國産能;有人認爲,中國需實行﹁門羅主義﹂,通過人民幣來整合亞洲的貨幣體系,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以擴大的市場來消解中國産能過剩問題;也有人認爲,中國需大力建設城市圈,通過城市圈的擴張來吸納過剩的産能。

 

這些看法目前都沒有定論,因此,雖然我對中國長期的經濟成長樂觀,但目前中國經濟結構還是很不合理,像台灣或香港,由於本地市場太小,只能發展外銷型的經濟型態,但中國人口那麼多,是八百磅的大猩猩,就不能只是如此。

 

中國的經濟,要建立在更堅實的基礎上,像美國七二%GDP來自消費,但中國只有三五%來自消費,投資驅動占五成以上,以這次金融海嘯來說,中國雖然積極調整,但仍然不樂觀,好像只打了一劑強心針,病況仍然很嚴重。

 

像今年中國積極推動四萬億的內需投資,還有家電下鄉、家電進城等,這些建設的效益還是很有限。四萬億的投資主要還是在鐵公基(鐵路、公路、基礎建設),主要偏公共建設,對私人投資幫助有限,對消費的推動更有限。

 

像家電下鄉,就我所知,農村有很多地方是不用冰箱的,他們都吃新鮮蔬菜,直接從後院菜園拔的,而且很多偏遠地區電力系統根本不行,把冰箱弄到農村去,這些大件的耗能家電,恐怕對農村沒太大用處,反而是像電磁爐這種小件的比較好。

 

現在中國貧富嚴重分化,一%人口控制五O%銀行儲蓄,剩下五O%消費能力是極端有限的,所以靠內需拉動,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中國肯定面臨一個痛苦的轉型期,又不能靠一輪接一輪的財政刺激,而且每一輪又創造更嚴重的産能過剩,所以將來發展趨勢需要做深度結構調整,這又不是市場能做得到的。

 

在《貨幣戰爭二金權天下》新書中,我預言二O二四年美元將破產,歐美國家將推動﹁黃金+碳﹂貨幣來取代美元,至於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會發展出一套新的貨幣。不過,中國雖居發展中國家之首,但在自身的經濟結構與問題都還沒有解決,要談人民幣成為一個具有領導地位的貨幣,時間還相當早。

 

而且,若貨幣真的朝向﹁黃金+碳﹂的方向演變的話,對中國的未來是相當不利的,因為中國一直是污染較嚴重的地方,而且,黃金儲量也比西方少很多。那麼,中國應該做什麼準備,來因應這個趨勢的發生?

 

西方國家站在環境保護的道德制高點,來推動碳貨幣,對他們來說是很有利的,因為他們在環境的保護上已走到前端了,對亞洲國家來說,我們也不能不跟著玩,因為若不跟進,就變成人類公敵了。

 

但是,我認為在技術細節上,亞洲國家還是可以提出兩個主張,一個是歷史的問題,從一八OO年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製造相當多的污染,碳排放已累積了兩百年,不能只算最近二、三十年的污染,也就是說,若要計算碳排外,不能只計算發展中國家這三十年的歷史,也要把過去一七O年的歷史一併清算,這是在計算時要強調的一點。

 

另外,在碳排放的計算上,也不能以國家為單位,要以人均來算,像瑞士七百萬人口,當然不能和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相比,若計算人均污染的話,中國仍只是西方國家平均的四成。也就是說,在發展中國家應再創一套CO2的減排標準,我相信西方國家應可以接受這種想法與作法。

 

至於黃金,目前歐美的儲量是三萬噸,但中國僅有一千噸,若未來以﹁黃金+碳貨幣﹂成立的話,中國也佔不到便宜,但若政府出面增持黃金,恐怕會引起國際社會的緊張,因此我主張民間應多增加黃金的儲備,因為民間自發行為比較不會被注意。最近我觀察全世界黃金的銷售數字,全球平均數字是下滑的,但只有中國是逆勢上揚。

 

至於美元若破產,慘的不只美國,中國其實最慘,因為中國目前持有最多美元外匯存底,一旦美元崩盤,十三億中國人民,都等於白幹了三十年。因此,我一直主張,中國應該儘可能把美元花出去,不要一直買美國國債,要儘量到海外去併購企業,收購基礎資產如礦山、油田等。

 

宋鴻兵小檔案

出生:1968

現職: 巨集源證券結構融資部總經理

學歷: 美利堅大學碩士學位,主修資訊工程和教育學

經歷: 任職過美國媒體遊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資訊安全、聯邦政府等單位,並曾擔任房利美及房地美高級諮詢顧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