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日期 : 2008/11/17 |
作者 : 林宏文 照片由宋鴻兵提供 |
宋鴻兵:2011年才是海嘯最高峰 精準預言金融引爆時點 |
連續一年高居中國財經書籍排行榜的《貨幣戰爭》,銷量多達百萬冊。
由於多次預言金融風暴成真,而且內容大膽又指涉,更引起許多西方金融精英加入論戰。 在金融風暴持續肆虐下,本書編著者宋鴻兵,還有更多驚人的預測之語。
「今年二月至五月,是美國的次貸風暴,今年六月到八月,則引起全球的信用違約,如今大家都已見識到威力。不過,後面還有更大災難;我預言,明年四月到九月,美國的企業債將會出大問題。這是一個規模比房貸還大一倍的市場,屆時,極可能出現大規模擠兌、社會動亂,嚴重的程度不會低於現在。」 不理專家的撻伐 繼續拋出災難預言
「同時,這次的災難會一直持續到二○一一年,那時將是整個風暴的最高峰期。葛林史班不是說嗎,這次金融海嘯,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信用危機,問題這麼嚴重,怎麼可能在一、兩年內就解決?」 坐在北京金遠大廈的辦公室裡,右手燃起一根菸,《貨幣戰爭》的編著者宋鴻兵,語氣平靜地吐出這些字,似乎全球金融海嘯所有的發展情節,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從去年五月在中國上市至今,《貨幣戰爭》一書已連續一年多擠進中國財經暢銷書排行榜,狂銷百萬冊以上;今年十月初,此書在台上市,很快就擠進金石堂、誠品及博客來財經書籍熱門排行榜。 不過,其中內容大膽指涉西方金融家的情節,引起眾多金融貨幣專家的撻伐。 但,此刻不管外界如何批評,宋鴻兵依然堅定他的信仰,並繼續拋出更多的災難預言。 對於西方社會的理解,宋鴻兵其實有很完整的親身經歷。一九九四年,宋鴻兵赴美留學,取得美利堅大學碩士學位;之後,他在美國,包括美國媒體遊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資訊安全、聯邦政府等單位,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最後並在房地美及房利美兩家公司擔任高級諮詢顧問。 二○○五年夏天,宋鴻兵開始動筆寫書,○六年底,他把這本書帶回中國找到出版社。○七年五月,書一出版,便遇上中國股市最熱絡的時刻,此後上海股市從六千點直瀉而下,再加上次貸風暴狂掃,許多銀行家因為信用擴張及槓桿操作過度,接連搞垮幾家百年企業,與《貨幣戰爭》一書中的描述似乎有相當多契合之處。 不過,儘管許多人不認同,但宋鴻兵的預言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基於他親身經歷的第一手資料。「我在兩房工作時,就已覺得那個模型是建立在許多不可靠的假設之上,就像蓋在沙地上的建築一樣,遲早要垮的。」 以兩房工作經驗 成功預測次貸風暴發生
○二年起,宋鴻兵在房地美及房利美兩家機構任職,在房地美,他主要從事的是金融衍生品的計算;在房利美,則負責開發設計自動貸款審核系統。 宋鴻兵分析,房利美持有的相對優質的抵押證券,都被其內部人員自己留下來;至於對外出售部分,雖也超過三個A的信用評級,但實際品質很低。「這意味著一旦出現抵押貸款違約情況,兩房號稱高達九成以上的優質貸款率,將變得毫無意義。」 基於上述判斷,宋鴻兵在他的《貨幣戰爭》一書中,就有章節描述他對美國次貸風暴及由其導致的信貸風暴做出了預判,而且,時間點就落在去年的二月至五月及今年的六月至八月。 「原因很簡單,這三個月屬於調息高峰,儲蓄率受到重要影響,兩大機構為籌集季度所需的二三二○億美元資金而出借的短期債務滾動失敗,資金鏈因而斷裂。美國制定的七千億美元救助計畫,就是為了讓金融機構在接下來的兩三個季度中,可以保持資金狀況平穩,但這終歸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計畫。」 對歷史的描述 引發金融學者重話批判
宋鴻兵特別強調,他在預測這些危機的發生時點,基本上就是以這些債券的還款高峰期為何時,並據以科學的判斷;因此,他也據此計算出,明年美國企業公司債違約的爆發期,應該在四月至九月間。 不過,《貨幣戰爭》這本書,卻引起了諸多的批判,尤其是對歷史的描述,更讓許多金融學者說出了重話,認為作者分析錯誤,而且不了解金融運作。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指出,作者建議重回金本位制度,似乎是不太明白現代金融基礎。陳志武說,「看過這本書的感覺,像看金庸小說一樣不能太當真。」 此外,美國俄亥俄州托利多大學經濟學教授張欣也認為,這本書中有很多常識性的錯誤,例如有關美國聯準會〈Fed〉是一個私人擁有的中央銀行的說法。「Fed的股根本不是私人銀行的股,分紅就是幾十塊錢,跟美聯儲巨大的贏利是不能比的。而且,這些所謂私人銀行的成員實際上並沒有發言權,跟一般私人銀行是很不一樣的。」 將這個論戰引爆到最高點的,則是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胡祖六,他在《財經》雜誌用〈子虛烏有的「貨幣戰爭」〉六千字的文章,批駁宋鴻兵的觀點。 胡祖六認為,「該書對許多經濟歷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謬誤甚多,斷章取義、牽強附會、言過其實,或根本是妄加猜測、肆意定論,給讀者提供了錯誤的資訊,可能誤導政策制定者。」 為台灣版寫序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則表示,原本他也很猶豫要不要為這本書寫序,但看完書後他覺得,「拋開陰謀論不談,這本書對貨幣的諸多描述,確實可供世人深思。」 宋鴻兵表示,他只希望一般人及中國政府更清楚了解國際金融局勢,並密切注意金融風暴的影響。現在中國已經富了,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定要避免危機的轉嫁。 「我認為,有一點中國政府必須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誤聽一些言論,讓國內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這是錯誤的。因為定價權不在你手裡,與你博弈的人是莊家,他操縱著整個市場價格的漲跌。從黃金到石油,近來價格暴漲暴跌,實際就是美國幾大投資銀行,反覆作多作空,連手操縱的結果。」宋鴻兵表示。 十月初,雷曼兄弟倒閉後,執行長富爾德〈Richard Fuld〉在國會作證時,把責任全都推給別人,這個畫面傳送到全世界,讓許多不甘損失的投資人更加氣憤。 宋鴻兵說,很多投資人這次賠到慘兮兮,但好像都沒有人做過分析,金融其實是零和遊戲,有人賠就會有人賺,當大部分人的財富都被轉移走了,那麼,到底誰賺走了這筆錢? 宋鴻兵認為,這些財富已被移到很多離岸群島,像開曼、所羅門這些不受監管的地方,規模應該達到二兆到三兆美元,這些在國際金融市場興風作浪的銀行家,又完成了一次「剪羊毛」的行動。 「我在美國前後十四年,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讓我見識了這個號稱全世界最強的國家,其實用哲學思想上存在著根本的難題,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全球金融海嘯會如此嚴重的原因。」 宋鴻兵認為,美國一向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這種哲學思想是有問題的,西方文化一直是掠奪式的,是你贏別人輸的遊戲,不像儒家講的是公平與共享。西方文化是狩獵式的,重視個人表現,獵物由自己獨享;但東方是農業文明,一起耕作,共同發展,講究集體精神。然而,「現在很多人對美國盲目崇拜,總覺得美國什麼都最好,我只是想提供一個不同的觀點,讓大家打破這種想法。」 雖然在美國工作了十四年,他覺得自己很多想法很難被同化,還是和老外很不一樣,也是他如今舉家搬回中國的原因。 去年九月,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邀請宋鴻兵,連續四周播放他的《貨幣與帝國》系列講座,播出後,引起市場極大回響,當時,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研究中心主任朱文暉分析這個熱潮,認為《貨幣戰爭》的暢銷,「正暗合了目前中國富強起來後的集體焦慮。」 不管是中國的集體焦慮,或是中國式的西方陰謀論,也不管它是否只是一本通俗消遣娛樂的書,貨幣戰爭已開啟了中國與西方經濟列強較勁的論戰,而立場鮮明地站在中國這一邊的宋鴻兵,肯定會在金融風暴仍持續肆虐的國際經濟局勢中,持續代表中國小老百姓的一個聲音。 對宋鴻兵說,《貨幣戰爭》已是翻過去的一頁,他現在已由理論轉向實務操作,這種轉換需要時間調適。「現在我的定位應該是一名商人,如果有可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學者型的商人,在實踐中檢驗學問,又把學問轉化為生產力。」
接受《今周刊》專訪 宋鴻兵:黃金是最後的避險工具 經歷了全球股票交易史上最大跌幅的10月後,《貨幣戰爭》編者宋鴻兵接受《今周刊》專訪,他建議一般投資人應該把資產分成三大塊,而其中黃金是最佳的避險工具。以下是專訪記要: 問:全球投資市況這麼差,你給一般投資人什麼建議?到底什麼投資標的最好? 答:我想,美股至今還沒見底,中國、香港、台灣股市也一樣還沒見底;因此,股票當然還不能買。至於房價,明年也會大幅下跌,所以這些都不是適合的投資工具。 目前我都建議投資人,可以把個人資產分成三大塊,進行合理的搭配,讓這三大資產可以互相對沖,抵銷風險。一塊是自己本國的資產,例如在中國就是人民幣資產,在台灣就是台幣資產;第二塊是外幣資產,例如美元、歐元或日圓等;第三塊則是黃金資產,不論哪裡出狀況,黃金是最後的避險工具。 問:你說股票還深不見底,但巴菲特認為已是底部,還奉勸大家進場。 答:這要看他是買1元、1億元,還是100億元;如果他有1000億元,只是買個10億元或100億元,那都不算什麼。當然,他可能真的覺得有些股票超跌了,但也不排除是政府怕有更大的混亂,請他出來維持一下市場。 問:你一直看壞美元,你覺得經過這次風暴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 答:未來美元體系會被大大削弱,類似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會出現,而且要有組織來監督制約美元的行為;我覺得各國應連手進行制約,不能像現在讓他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至於人民幣將會成為幾強中的一強,地位相對會更高一點。
貨幣戰爭 編著者:宋鴻兵 出版社:遠流出版公司 內容:一本歐美近代金融史書,書中宣稱從英法戰爭、美國獨立戰爭,到美國多位總統被刺殺、以至經濟大蕭條,全部由羅斯柴爾德家族(The Rothschilds)所領導的國際銀行家在背後操控。他們透過暗殺、戰爭、經濟蕭條而獲得巨大利潤,並進一步掌握貨幣發行權。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