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一二OO 億元人民幣資金上膛
台灣半導體業如何因應?
撰文: 林宏文
根據創投業者的了解,目前大陸提撥的一二OO 億元人民幣「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可能採取多項規畫,一是設立幾個規模龐大的母基金,目標是做國內企業的整併及海外企業的收購,例如紫光整併展訊與瑞迪科,或是近來有意收購全球第四大封測廠新加坡新科金朋,以及供應iPhone手機傳感晶片的美商OmniVision公司。
另外,此基金也將提撥部分資金與央企、國企做配套,刺激企業引進外部資金及人才,做更有效的激勵與改革,例如大唐集團已著手進行旗下聯芯科技、大唐微電子與中芯國際等公司的改造與整併。
至於最後一項則是提撥資金至各省市地方政府,並結合知名的創投與私募基金,加強投資及整合各地方的半導體企業,此部分目前已開始著手進行,國內也有創投及私募基金業者有意爭取。
其實,此波大陸改革半導體產業之所以受到重視,除了引進國際一流半導體企業與人才外,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不斷創造類似阿里巴巴這種驚人的市值回報,未來在半導體產業也將有更高市值企業出現,因此中國大陸此次也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優勢,將國際一流創投與私募基金引入助陣,將更增添這個改革的威力。
例如,身兼華登創投董事長及美商益華電腦(Cadence)執行長的陳立武,就是備受倚重的人士。華登創投過去投資過歐美及兩岸眾多半導體公司,這幾年更協助展訊提升設計能力,陳立武還同時身兼中芯董事等職位,更取得台積電、聯發科甚至三星的投資,未來類似這種傑出的人才更朝向中國靠攏,只會讓台灣半導體業獲得的奧援更處於劣勢。
針對大陸在半導體業的強力出手,今周刊也針對國內IC設計業進行問卷調查,在此次回收的問卷中,規模較小型的IC設計公司普遍感受到來自對岸的競爭壓力,對於人才被挖角的擔憂也更明顯,因此,對於台灣政府應該要積極研擬的對策,許多IC設計業都提出不少建議。
其中,在員工分紅配股部分,許多人都提議應該恢復,否則台灣在人才吸引上已無利基,完全處於挨打狀況。不過,若以目前國際上的會計準則與公司治理原則,回復舊制可以說完全沒有機會。至於員工分紅分五年緩課,則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效果恐怕不如預期。
因此,很多產業界也提出更務實的建議,如果能夠將薪資與員工分紅做分離課稅, 薪資部分仍以綜合所得稅課徵,但在員工分紅部分(包含現金與股票分紅)則以分離課稅來課徵,課徵稅率可訂在六%至二O%之間,或者另以最低税負制提供較高的免税額及較低的稅率,例如六百萬元以上免稅,超過則課徵二O%。
業界人士認為,分離課稅的作法有幾個好處,一是分離課稅或最低稅負制目前已經運用在許多方面,例如海外所得及短期票券利息,執行的困難度比較低,激勵員工效果强;此外,也能幫台灣企業提供類似香港的税率,吸引國際級人才,二是企業也會更願意配高薪給員工,並拿出更多盈餘來分享給員工,也符合政府希望企業提高員工薪水的目標,這種制度也可以不限於科技業,其他行業也可以一起實施,三是當人才獲得更好的獎勵,企業的競爭力會更加提升,產值會更增加,政府的稅基會擴大,稅收也自然會更多。
多家公司設計公司主管都認為,台灣在人才培育及獎勵上要有更大破大立的作法,過去台灣在員工分紅制度取消後,沒有新的配套,反而更提高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至四五%(如加計「健保稅」後更高達四七%),這對於IC設計業吸引高階海外人才有很不利的影響,因為香港個人稅率最高只有二O%,對於台灣產業的人才磁吸效應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事實上,IC設計業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其實正是近來已有太多高階人才不願來台灣工作,因為只要想到台灣要課徵四七%的稅率,大家都寧可去香港工作,而企業也不願意把更多的盈餘分給員工,因為等於有一半的分紅又要上繳給政府,結果形成惡性循環,企業只有把公司都設在境外,資金外流讓政府更課不到稅。
許多IC設計產業認為,政府應該把對人才的投資及稅負的減免,當成是對產業的投資,不要斤斤計較於眼前的每一分稅收,而應培養人才及產業,讓產業長期更有競爭力,創造更多的產值,未來才能收到更多的稅,如果只看見眼前短期的税收的影响,只怕人才流失,產業根基也將流失,稅收也將受到更大的影响。
此外,在半導體上下游產業中,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產業目前一方面領先較多,另一方面也與大陸直接競爭,對於倡議兩岸合作的意見較少,但 IC設計業由於要與品牌及硬體製造業者進行合作,因此有更多兩岸應該以合作代替對抗的聲音出現。
例如,一位IC設計業大廠董事長就認為,兩岸半導體產業的機會在合作,而非只是PK或敵對,過去兩岸在半導體與IT產業上下游都有緊密的合作,因此讓雙方都能夠逐步成長壯大,中國已有許多廠商都是世界級的公司或品牌,是互利雙贏的結果,未來若能夠進行更深的結盟與合作,可以在全球有更高的能見度,也可以突破目前仍由歐美廠商所寡占的局面,在世界級的半導體戰場上取得更佳的成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