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夏戀修成正果 鴻海完勝日本政府
郭台銘如何突破日本障礙?
前言:從三年多前不被看好,到如今很可能擊敗日本官民基金正式入主夏普,郭台銘近幾年全力耕耘日本市場,與日本人交心掏肺,就是希望讓日本社會相信他有十足的誠意,這位全球3C電子代工的龍頭霸主,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這篇文章是在夏普宣布鴻海入主前兩天,在財訊雜誌發表的文章,當時就覺得鴻海很可能取得這個重整案。不過,之後夏普又傳出有 3500億日圓的或有負債,讓鴻夏戀又遇到瓶頸,但這已經非我所能預測判斷了。)
文/王銘祥
鴻夏戀修成正果 鴻海完勝日本政府
郭台銘如何突破日本難以突破的障礙?
前言:從三年多前不被看好,到如今很可能擊敗日本官民基金正式入主夏普,郭台銘近幾年全力耕耘日本市場,與日本人交心掏肺,就是希望讓日本社會相信他有十足的誠意,這位全球3C電子代工的龍頭霸主,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文/王銘祥
近來關於鴻夏戀的報導相當多,根據路透社及日本國內各大媒體報導,夏普將在二十五日的董事會中,最終決定是否接受鴻海集團的收購案,不少外電也表示,鴻海有不小的機會取得夏普青睞,成為夏普重整案的贏家。紛擾三年多的「鴻夏戀」若能修成正果,將突破日本企業收購史中最難衝破的障礙,也讓耕耘日本市場多年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可以鬆一口氣。
二月十五日,向來平靜的鴻海土城總部,氣氛很不一樣。原本每年新春上班首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都要率領眾多主管一起開工團拜,但這一天卻沒有如期舉行,因為所有主管都早已繃緊神經,從農曆年前就已忙成一團,因為,郭董已經下達最高作戰指令,要大家全力為收購夏普案做最後一戰。
當天一早,十位來自日本夏普總部的主管,乘著幾部轎車進入鴻海土城總部,展開三天的細節商談。郭台銘帶著鴻海艦隊旗下從英文字母A、B、C一路排到M的十餘個集團事業部主管,針對這十位夏普代表提出的各項問題,做仔細地回答與溝通,其間郭台銘全程坐鎮並回答各種問題,表現出十足的謙和與誠意,與平常霸氣的郭台銘完全不同。
十八日一大早,在前一晚送走夏普代表團後,郭台銘終於舉行開工團拜,也對外表示夏普案已進入程序階段,二月二十九日前都不能對外說話。不過,如今結論可能被日本媒體搶先曝光,只能保持緘默的郭台銘,背地裡一定笑到合不攏嘴。
這三年多以來,郭台銘全力爭取夏普合作案,期間歷經各種艱辛挑戰,甚至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冷嘲熱諷,以及對他不懂日本禮數的批評。同時,想要爭奪這家百年企業的人馬也不斷殺出,從早期的高通、三星,到如今與鴻海一起成為最後競逐者的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等,都是鴻夏戀遲遲無法修成正果的阻礙。
但是,若對比三年多前,鴻海從幾乎不被夏普及日本社會考慮,到如今成為最後的贏家之一,其間甚至與具日本官方色彩的INCJ形成拉鋸戰,確實下了不少苦工。
事實上,從收購條件來看,鴻海提出的版本原本就遠遠超越INCJ。因為,鴻海不僅提出超過倍數以上的7000億日圓收購金額,也不要求銀行放棄債權,這項作法,讓這幾年來被夏普鉅額虧損及負債壓得喘不過氣來的銀行,都表態全力支持。
此外,更重要的是,從國際產業趨勢及跨國併購等角度來看,近年來跨國併購已更為普及,而且國際併購最終還是看收購方擁有多少實力,以及能夠替被收購方帶來多少商機。鴻海擁有全球最大的代工體系與客戶關係,包括可以為夏普的OLED面板業重啟生產,打進蘋果供應鏈,另外也計畫透過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為夏普開拓新通路,這些都為夏普的零件與品牌發展帶來新商機。
不過,對於日本百年企業夏普要賣掉,而且還要賣給台商,對於日本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很難做的決定,這也是鴻海面對的最大阻力。但若仔細觀察日本近幾年主流媒體的觀點,這個觀念也逐漸被打破。
事實上,從2011年開始,夏普的虧損愈來愈大,夏普經營團隊多次改組也拿不出辦法,也讓外部的關係人如銀行、上下游合作廠商及部分經營團隊,都出現另一種聲音,那就是引進國外具有實力的合作夥伴,強勢進行改造,夏普才有翻身機會。「日本人慢慢覺悟到,自己關起門來搞,結果只有更慘而已。」一位國內面板業主管說。
不過,與台灣企業合作,日本不僅要考慮再三,尤其是對於作風較為霸氣的鴻海,夏普有完全不同的兩派看法。過去日本社會對鴻海及郭台銘都不熟悉,但近幾年媒體報導愈來愈多,郭台銘在日本的知名度已逐步打開。不僅鴻海代工的蘋果手機在日本熱賣,三年前郭台銘以個人名義入股夏普面板十代線堺工廠,還大方宣布將個人股利發給員工,此外與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合作的Pepper機器人,也多次在日本掀起秒殺的銷售記錄,也讓郭董成為在日本社會辨識度最高的台灣企業家。
一年多前,日本NHK還為郭董拍了一部記錄片,片名叫「亞洲黑衣人行動了」,意即將原來以代工事業為主的鴻海,形容成日本歌舞伎表演中身穿黑衣的工作人員,如今郭台銘已不甘心再隱身幕後,決定走到台前扮演更重要角色。
在這部記錄片中,郭台銘可以說是誠意十足,不僅大幅開放鴻海最高戰情中心供NHK拍攝,也投入鉅資雇用不少日本高階面板團隊,並且放話要「合組台日聯盟共同抵抗韓國三星」,甚至還讓NHK到家裡拍攝他與小孩們學習日文的居家片段,郭台銘卯足全力,就是要讓日本人打從心底認同他。
此外,日本在核災危機後,對捐款金額高居第一位的台灣也有更親近之感。台大工程科學與海洋工程教授、前資策會執行長李世光說,台灣今年一月底總統大選,在蔡英文確定當選後,日本企業來台投資合作的意願大增,來訪人數及頻率都大增數倍,顯示日本企業也已意識到,未來幾年台灣產業政策很可能會更偏向與美、日企業合作。
不過,雖然這些內外在因素都很正面,但鴻海面對的,其實不是產業面或經濟面的判斷,而是日本人的面子問題。過去,日本大型企業幾乎絕少賣給外國廠商,夏普又是日本引以為傲的百年企業,要如何走出這關鍵的下一步,不單只是夏普股東與其他關係人的決定而已,更是日本國內從政府、金融界甚至其他許多大型企業集團,都想積極介入影響的大案子。
其實,在夏普的整併計畫中,INCJ的作法,就是要將夏普集團的家電及面板等部門做分拆,並與其他家電集團及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 Inc.,JDI)等企業做整併,這個計畫牽涉到的層面與範圍很大,也會對日本產業發展帶來深遠影響,確實不是簡單的任務。
如果仔細觀察INCJ的組成,這個基金成立於金融海嘯後的2009年,是日本政府與19家民間企業合資的產業振興基金,總計達3,000億日圓的資金,已投資近30家企業,產業領域則遍及材料、設備、能源、汽車及生命科學等領域。過去,INCJ出面整合的案子,像索尼、東芝及日立等三家面板業者合併成的JDI就是其中之一。
從成立目的與背景來看,INCJ有很強的官方色彩,目標當然是希望把日本最質優的技術與人才留在國內,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鴻海與INCJ最後的爭奪戰,有如一家公司對上一個政府,如今郭台銘可望贏過INCJ,確實很不容易。
不過,鴻海成功入主夏普是否能夠確定,可能還是要夏普出來正面回應,此外,即使確定入主,接下來鴻海也將有更多挑戰。首先,多家外資並不看好鴻海投資夏普,由於夏普負債高達新台幣2870億元,占鴻海現金3010億元的95%以上,「即便吃得下來也不見得好消化」,有部分外資甚至預估股價最多可能跌三成。
此外,另一個重大變數,顯然還是企業文化的問題。過去,企業文化一直是跨國併購能否成功的最大罩門,鴻海與夏普在企業文化上截然不同,未來在整併過程中若出現人才大幅流失的問題,恐怕也是影響夏普整併案的關鍵,這些問題,都要留待郭台銘繼續傷腦筋了。
表一,鴻海與產業革新機構(INCJ),對於收購夏普的條件對比與正負面效應
|
鴻海 |
INCJ |
條件 |
|
|
正面效應 |
|
|
負面效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