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立凱併入事安 港、韓、台首富級人士全入列
尹衍樑電動車大夢換個位置繼續拼
前言: 潤泰總裁尹衍樑投資的F-立凱,日前決定併入香港上市公司事安集團,這個背後擁有香港長和集團李嘉誠、韓國SK集團崔泰源等大股東的企業,在中國電動車產業中已卡好戰鬥位置,未來表現絕對不會太寂寞。
文/王銘祥
近來生技股大漲,讓重押生技產業的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笑得很開懷,也說生技產業才剛開始,股票還不會賣。不過,同時間,潤泰集團旗下另一家生產電池材料的公司F-立凱,卻決定賣給香港上市公司。原因到底為何,引起市場注目。
十一月十七日,平日交投冷清的F-立凱,股價突然一開盤就強鎖漲停價39.05元,創下半年新高。原來,立凱已與香港上市公司事安集團簽訂合作備忘錄,計畫以每股45元的價位,全部換成事安股票。
F-立凱在重大資訊中指出, 之所以決定併入事安集團,最主要理由是要掌握中國十三五商機,這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與儲能市場,並透過一帶一路前進新興市場。
市值僅 77億港幣的事安集團,其實來頭確實不小。事安集團主要投資於節能、環保及清潔能源領域,主要股東包括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五龍電動車,持股達67.2%,至於另一個股東為韓國前五大財團SK,持股5.24%,SK旗下擁有全世界僅次於三星的第二大記憶體公司SK Hynix(海力士)。
事安集團旗下目前主要投資包括中聚電池及位於重慶的愛思開鋰電材料。其中,位於天津的中聚電池是在今年八月完成入股的公司,總計持有25%的股權,中聚也是目前入選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第一梯隊的前十強企業。至於愛思開重慶鋰電材料,則是在今年十月完成收購韓國SK於中國重慶的三元電池正極材料廠,並且是以100%換股併入,合併後韓國SK集團變成事安股東。
更重要的是,事安集團的大股東五龍電動車,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股東,那就是華人首富長和主席李嘉誠,目前持股為4%。市值94億港幣的五龍電動車,主要業務是電動車製造與銷售,於北京設有電動車研發與設計中心,生產基地則位於杭州及雲南,規劃電動車年產量為10萬台,並與美商Smith Electric Vehicles於美國合資成立電動車銷售公司,吉林及天津設有自家研發鋰電池廠房,年產量為2.5億安時。
因此,不論從合作股東或產業布局來看,F-立凱透過這個結盟案,不僅整合香港、韓國及台灣三大財力雄厚的集團,更匯聚兩岸三地及韓國的電動車產業能量,透過事安與五龍在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一條龍的綿密布局,企圖打通十三五商機的任督二脈。據了解,由於中國電動車已是國家策略性產業之一,因此積極扶植三大重點企業,目前除了比亞迪集團外,事安與五龍已成為第二大重點集團企業。
也因為這個合併案讓F-立凱的發展頓時豁然開朗,難怪F-立凱公司董事長張聖時很興奮地說,「這個合併案可以結合雙方於技術、製造、市場與資金面的優勢,爭取全球電動車市場上下游產業鏈的商機,而且根據雙方規畫,F-立凱將於集團內扮演新能源技術研發的關鍵角色,共同進軍中國與全球電動車與儲能市場。」
不過,投入電動車及電池產業多年的一位資深人士說,張聖時沒有講出來的理由,其實才是促成合併案的真正原因。「台灣電動車產業根本發展不起來,不只是市場太小的問題而已,台灣對於電動車產業政策搖搖擺擺,各部會對獎勵政策也不能協調合作,首長換人後更全部翻盤,逼著大家更快速地離開台灣到大陸去發展。」
相較於台灣落後的產業政策,大陸十三五計畫卻如火如荼展開,在政策加持下形勢一片大好。不僅中國內需市場龐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出訪中南美洲及歐洲,都帶著電動車產業領袖隨行,目前比亞迪更已將電動巴士整車技術外銷至巴西及英國等地,一旦市場範圍可望擴及全球,也讓中國電動車產業商機更加令人期待。
F-立凱是在兩年前2013年12月掛牌,當時掛牌價就是45元,掛牌當天股價曾大漲至一百元,但從此之後股價一路走低,最低跌至24.7元,儘管兩年來營收明顯增加,正極材料部門也小有獲利,但受到電動巴士車部門的拖累,整體虧損仍難以減輕,這恐怕也是經營團隊與大股東下決心併入事安的關鍵因素。
有趣的是,過去尹衍樑的投資哲學向來很有彈性,遇到狀況就調整,該賣的時候就斷然出脫,從早期光華投信、安泰人壽到華信銀行(現永豐銀行)等,再加上二千年前將台灣大潤發出售,再到大陸複製大潤發成功模式,尹衍樑「該賣就賣,能捨能得」的靈活策略,顯然這次又應證在F-立凱的出售決策上。
張聖時曾說,F-立凱將生產的電動巴士取名Ark,是因為聖經中諾亞打造一艘方舟,用來延續人類發展,他對電動巴士的減少排碳、永續發展也有同樣期許,因此就以此為名。如今,合併後這艘方舟上更載著來自香港、韓國及台灣首富等級的三大集團,未來機會令人充滿期待。此外,最近生技這麼熱,但尹衍樑說產業才剛開始,不急著出脫浩鼎及中裕等股票,以此角度來看,F-立凱換成事安股票,取得一個新戰鬥位置繼續在電動車市場打拼,投資人大概也不急著賣F-立凱的股票吧!
F-立凱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