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苦戰 三年內見生死

台灣IC設計業的三大挑戰

 

前言:台灣IC設計業面臨三大挑戰,而且問題由來已久,從政府、產業到個人都難有突破,如今只能期待更多聯發科或蔡明介們出現,才有機會扭轉目前的頹勢。

 

/王銘祥

 

「紅色供應鏈崛起,台灣IC設計業已陷入苦戰,三年內就會見生死!」日前召開第二季法說會的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皓,語出驚人地表示。他認為,大陸主導全球手機與面板的地位,將會衝擊到台灣以手機及面板驅動IC為主的前十大IC設計公司。

 

台灣IC設計業近來頻拉警報,許多公司不僅業績衰退虧損,甚至都已到了要努力求生存、不被淘汰的處境,這其中紅色供應鏈只是因素之一,但真正探究背後有三大因素,是真正衝擊台灣IC設計業從興盛走向衰敗的關鍵。

 

挑戰一,2010年實施分紅費用化

老闆員工都累了、不想拼了

 

首先是包括分紅費用化及投資抵減等政策停掉後,員工拼搏的精神沒了。尤其是過去被視為推動台灣高科技發展最關鍵的「核子武器」--分紅配股制度,自2010年起財政部將原本以股票面額課稅改為實價課稅後,情勢就完全反轉。

 

「以前覺得努力工作十年就能退休,但現在完全沒機會。」一位IC設計工程師說,2009年金融海嘯後產業面臨大調整,許多人身體都搞壞了,加上2010年起不再有股票分紅,各家公司都改成發現金,於是大家開始追求生活與工作要平衡,每個人都開始跑步、騎腳踏車,不再每天加班熬夜,「以前科學園區到了十點以後還燈火通明,現在大概八點前就都走光了。」

 

此外,外在環境更加險惡,從個人電腦到行動通訊出現快速典範移轉,許多台灣企業都沒跟上,事業發展障礙更大,讓許多努力二、三十年又無法交出棒子的老闆,都有不如早點退休的想法。

 

不只分紅費用化帶來劇烈衝擊,台灣取消創投業二O%的投資抵減,並對新創企業賣股課徵十五%的稅率,也影響到創業動能,近幾年台灣幾乎沒有新創IC設計公司,當然很難創造產業的新局面。

 

挑戰二,中國強力磁吸效應

  人才、資金、技術全流向中國

 

中國以大筆資金扶植本土IC設計業者,在台灣消失的獎勵政策,大陸現在則是積極採用,例如稅負減免、低利貸款,到成立產業發展基金等措施全部到位,加上資本市場有如台灣九O年代的生猛有力,讓人才、資金、技術全都流向中國本土公司,也讓外商更加芒刺在背。

 

半導體產業中,IC設計業對人才依賴度最高,人才走了,技術與管理就帶走了,因此,IC設計業最怕的就是挖角,如今中國企業展現致命吸引力,也對台灣IC設計業的員工主管形成驚人的 磁吸效應。

 

大陸企業來台挖人,直接在新竹設立公司,讓很多工程師跳槽變得很容易,只是走到隔壁棟大樓就可以上班,薪水明顯成長,但做的事情都一樣。

 

至於大陸資本市場的力量更大,在大陸掛牌的公司的股價本益比高,讓新創公司都往那裡走,新普董事長宋福祥就說,「大陸股市本益比五十倍以上,台灣只有十五倍,如果大陸開放台灣企業IPO,大概所有人都會跑去那裡掛牌了。」

 

也因為市場、資金及人才都集中到大陸,台灣目前新創IC設計公司也都落腳深圳或上海,即使老公司也都會積極到大陸去設點,主要原因就是市場在那裡,客戶也在那裡,離客戶愈近服務才能更好。

 

不過,一位在上海創業的台商IC設計公司董事長就說,現階段他會到大陸設立公司,主要是就近服務客戶,倒不是為了獎勵。「大陸獎勵政策通常只給本地企業,外商與台商很難申請到,而且為了拿獎勵,還要特別請人每天與官員打交道,太划不來了。」

 

此外,大陸股市雖然火熱,但企業想要申請上市還是得排很長的隊,而且最近大陸政府為了救股市,更下令新股掛牌全部暫緩,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不確定性的風險。

 

挑戰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別人愈併愈強,台灣愈分愈小

 

過去台灣企業家有明顯的「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心態,大型半導體公司喜歡切割事業部成為獨立公司及掛牌,甚至IC設計業本身也將事業部再切割出來,整個產業有愈分愈小的問題,但如今歐美企業愈併愈強大,台灣僅剩聯發科等少數幾家企業可以與列強抗衡。

 

更可怕的是,台灣企業不僅很難到國際市場做併購,反而因技術領先加上本益比偏低,成為別人眼中「俗擱大碗」的最佳選擇,許多好公司也因此只能賣給外商。

 

去年台灣有四個合併案,有三個都賣給外商,包括凌耀併給威世光電(Vishay)、創傑併入微晶(Microchip)、安恩併入艾科嘉(EXAR),只有一個案子是台灣業者自己合併,就是旭曜與敦泰的合併,而敦泰也是2013年聯發科併晨星後,唯一台灣企業較大型的合併案。

 

但是,相較於國際IC設計業的加速併購,例如今年就有恩智浦(NXP)收購飛思卡爾(Freescale)、安華高(Avago)收購博通(Broadcom)、英特爾收購亞爾特拉(Altera)等案子,這些企業都是各方之霸,結合後讓企業更強大。

 

這三大挑戰,如今都是台灣IC設計業的罩門,而且問題由來已久,從政府、產業到個人都難有突破機會,將持續影響台灣IC設計業的競爭力,如今只能期待是否有更多個「蔡明介」出現,可能才有機會扭轉目前的頹勢。

 

不過,國內數百家IC設計公司中,若要挑出能夠扺抗紅潮的公司,也不見得完全沒有,但一定要找到非常利基的市場,以及困難度高的技術,不然就是從F股族群中去找,因為F股中就有不少企業的經營者本身就是美籍大陸人,原本就屬於紅色供應鏈的一環。

 

小標:兩類型企業可抵紅潮

掌握利基及紅潮成員F股

 

在高技術門檻及利基市場上,切入雲端伺服器晶片的信驊,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信驊董事長林鴻明說,他創業時選擇最冷門的伺服器晶片,當時的龍頭廠是日商瑞蕯與美商伊美萊斯(Emulex),沒有其他台灣或大陸競爭者,因此很快就取得廣達緯創等國內伺服器廠商的青睞,業績一路成長至今。

 

今年三月,安華高科(Avago)宣布收購伊美萊斯(Emulex)後,信驊也搶下不少市占率,累計上半年每股淨利達5.42元。此外,由於資料中心建置旺季到來,英特爾Xeon伺服器處理器出貨放量,法人看好信驊第3季營收有機會季增30%以上,單季每股淨利有機會挑戰3.5元,成為IC設計類股中唯一第三季還能擁有明確成長動能的業者。

 

另外,在F股部分,例如F-譜瑞是以生產筆電、平板電腦的影像傳輸IC為主,上半年每股賺7.05;至於提供三星及日商固態硬碟(SSD)電源管理IC廠的F-矽力,2季合併營收已改寫單季歷史新高,法人預估第三季受惠日系客戶拉貨,業績有機會再戰新高。

 

F-譜瑞董事長趙捷及總經理曲明,還有F-矽力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偉等經營團隊,都是中國大陸留美學人,並在美取得美籍身份,但他們都變成大陸的海歸派,充分運用中國大陸的人才資源及市場,才創造比台灣IC設計業更好的業績表現。

 

除了前述兩類IC設計公司外,國內目前還有不少記憶體IC設計公司,雖然業績與股價表現不見得多突出,但由於大陸此類公司較少,加上目前大陸對發展記憶體產業也有高度興趣,未來可能有被收購的戰略價值,也有值得留意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