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3 01:58經濟日報 本報訊
  •  
  •  

近來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提出多元上市櫃條件,不再以獲利為依歸、新增「電商類股」,並鼓勵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積極招商,預計明年上市櫃及興櫃新掛牌家數有望破百家,讓更多優質股在台掛牌。

金管會提出多元上市櫃條件,原本頗值得國人期待,但在政策公布時,卻傳出健永、喜康等新藥公司決定撤離興櫃,轉赴海外掛牌。生技產業獲政策重點支持,但企業仍選擇離開台股,對台灣資本市場招商自然是很大的警訊。

巧合的是,在部分生技股撤離台灣的同時,鄰近的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公布了20年來最大的政策改革,除了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到香港掛牌,並同意沒有營收的生物科技、生命科學公司可赴港上市。香港資本市場推出這項新政策後,對台灣創新產業、生技產業是否會產生磁吸效應,值得深入探討。

相較台、港兩地的資本市場政策,港交所允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掛牌,明顯是一項重大政策改革。這項政策除了彌補四年前錯失阿里巴巴赴港掛牌的遺憾,也將成為吸引全球新經濟企業赴港掛牌的利器,其中當然也包括台灣企業。而且,這種對於股權結構的規範屬於通則,並未限定是哪種產業類型,而是以市值必須超過港幣100億元為條件,藉以限制不夠成熟或規模太小的企業上市。

相對來看,在顧主委提出的多元上市櫃條件中,特別強調新增電商類股,希望能夠吸引這類型企業來台掛牌,這卻給人政策遲到了十多年的感覺。電商產業在全球都已相當成熟,掛牌熱潮早就過去,而且指明歡迎那些產業類型,不僅顯示出政策的一廂情願,也限縮了對新經濟產業的想像。

此外,港交所新政策中不談目標是吸引多少企業赴港掛牌,台灣則習慣以吸引多少家數為政策指標,例如顧主委以明年要吸引百家公司來台上市櫃為目標。其實,關鍵應在於要能夠吸引或留住指標性企業,重量級企業能夠在台掛牌,對市值及交易量可以產生更重大影響,自然就會對產業產生磁吸效應。

至於港交所針對生技業的第二項重大改革,將對台灣生技產業造成很大的衝擊。台灣是亞洲最早歡迎沒有營收新藥股掛牌的資本市場,過去幾年卻陷入籌資與上市低潮,除了產業界對業績成長太過樂觀外,主管機關加緊管制也是原因之一。如今港交所推出新政策,對於處在新藥公司流失的台灣,很可能就是個致命打擊。

以指標性的蛋白質藥企業喜康為例,該公司去年宣布獲得國際大廠賽諾菲注資8,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4億元),是被認可的優質企業,決定撤出台灣到海外募資掛牌,主因是股價無法獲得投資人認同,且未來幾年還需要募資5億美元,但評估台灣生技資本市場的現況,恐怕無法達成目標。

喜康、健永等公司撤離台灣,只是產業出走潮的冰山一角,面臨籌不到錢、上不了市難關的企業還相當多,預料未來撤離台股的生技公司還會再增加。對於這些醞釀許久、準備撤離台灣資本市場的生技公司,顧主委應專案處理,理解台灣資本市場為何無法留住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做為制定政策時的參考依據。

談產業發展,並非只有政策或資本市場,最關鍵的責任仍落在企業主身上。過去幾年,生技產業確實經歷了泡沬狂潮,其中絕大部分尋求掛牌的企業,確實存在對業務前景太過樂觀的問題,導致許多企業在上市櫃前承諾的業績目標,掛牌後幾乎都做不到,這也是投資人遠離生技股的主因。

對於這種太過早期或還不成熟的企業想要申請掛牌,港交所在公布的辦法中已對沒有營收的生技股開了大門,但也要求公司市值不能太小,至少要港幣15億元以上,而且研究階段不能太前期。這些條件可擋住不夠成熟的企業掛牌,對資本市場產生一定的篩選作用,是值得台灣資本市場學習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