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 12/20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的金馬獎將許多大獎頒給非台灣的電影,引起一些批評,但多數藝文界人士肯定金馬獎,展現了對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的欣賞與包容,也讓金馬獎奠定在華語市場的重要地位。在台灣受限於政經環境難以走向國際舞台的當下,能夠在文化上展現雍容大度,確實相當難得。

不過,若檢討台灣在電影、音樂及各種創作型式的文創產業競爭力,卻面臨較許多產業更嚴酷的挑戰,而且困境都非常類似,不僅有日、韓等文創大國的威脅,大陸憑藉資本市場、龐大內需及豐沛人才等優勢,以十倍速的發展打造上下游的生態鏈,並不斷吸引世界一流人才投入,也讓台灣產業發展更加邊緣化。

台灣如何發展文創產業,政策又該如何支持,一直是大家討論很多、卻難有結論的議題。但可以肯定的是,現行政策上在北、中、南等地廣設文創園區,或是對文化藝術活動給予獎勵與補貼,對產業幫助有限,至於真正要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如今仍付之闕如。

其實,台灣從來就不缺創新能量。只要統計一下全世界各種設計、發明及創意比賽的得獎數量,就可以發現台灣擁有無限的點子與充沛的創作活力,台灣的設計師數量甚至和德國一樣多,如何將這些蓬勃的創作能量轉化成有價值的商品或品牌,讓創意能夠影響更多人,則是更大的挑戰。

換言之,如何將一個小創意放大十倍、百倍能量,就是當今台灣文創產業最大的罩門。例如已走上國際市場的幾米,從一位小繪本家跨界變為產值驚人的文創品牌;寫出哈利波特小說的作者JK羅琳,將作品拍成電影創造百億身價,若少掉跨界與放大的過程,幾米、羅琳可能都還只是在咖啡屋裡苦苦創作的文青,這些創作者經過「放大」的過程,將原創透過各種型式擴大影響力,才得以發光發熱。

因此,當台灣討論文創產業發展策略時,如何建立「放大」的行銷平台與循環機制,是振興產業至關重要的大事。早年日本成功地將漫畫、動畫、卡通、遊戲、電玩做整合,之後韓國也有效結合戲劇、遊戲、音樂、電影、3C電子等形成韓流,如今大陸更以超強消費市場強勢崛起,台灣要如何打造自己的放大平台,更是急迫議題。

台灣的農業發展也很成功,但也一直缺乏有效的整合放大平台,日前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正式成立,目標就是希望也能像紐西蘭將奇異果成功推向全世界。若細究台灣半導體業的成功模式,30年前成立的台積電,也是因為建立了半導體製造平台,讓全世界擁有創意的IC設計業能夠遍地開花,顯示一個有效整合且能量充沛的「放大」平台,是推動產業成長茁壯的關鍵力量。因此,政府應以國家政策支持並整合,解決目前各自為政、力量分散的惡性循環。

此外,當前最重要且最強勢的平台放大工具,很可能就是社群與網路,從台灣的九把刀到大陸的韓寒、郭敬明,都充分運用粉絲與社群,讓內容元素可以成功跨界小說與電影,台灣在網路社群的發展相對落後,未來最該加強的就是快速推動網路應用,以更大力度協助建立社群與網路的放大平台。

不過,在推動政策的過程中,政府仍應嚴守一個原則,那就是以政策力量做支持,但千萬不要主導,尤其不能以外行領導內行,任何有影響力的平台,都需要在大方向確立後,由專業人士由下而上建立起來,就像金馬獎早期雖由政府發起,但仍交由專業人士主導;當年台積電雖是政府出資,也是從海外尋覓專業人才張忠謀來負責,才能建立長久可行的成功模式。

台灣不論在流行音樂、戲劇、出版等文創產業,都曾經在華人與東亞市場引領風騷,但近年來這些力量明顯式微,在政府推動的5+2產業中,也看不見對文創與網路等產業的重視,確實相當可惜,值得有關當局再仔細思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