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人才流失日益嚴重,又很難吸引海外人才來台工作,而過去喜歡向台灣借將的中國大陸,如今已將攬才目標轉向美國矽谷,讓台灣在吸引高階人才更顯吃力。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若不趕緊正視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恐怕政府推動任何產業政策都將困難重重。

根據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全球人才2021」報告,2021年台灣人才外流將達世界第一,每十人外流就有六名是專業人才。此外,國內也曾多次針對上班族赴海外工作的意願做過調查,發現台灣上班族出走意願高達八成,最關鍵原因是薪資太低,其次是想拓展國際視野,第三則是看好海外市場與產業機會。

這類的調查,已不只一次曝露台灣人才外流的嚴重性,加上人口老化與出生率偏低等問題難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已是必然,因此,在政府推動五加二產業,以及亞洲矽谷政策即將上路之際,正視人才短缺問題,積極招攬人才回流,已成為政府應優先解決的課題。

近來,更傳出大陸已跳過台灣,直接至矽谷挖角IC設計工程師,而且提供的年薪達人民幣百萬元,這種薪資已接近矽谷一般水平,也對海外人才形成磁吸力量。大陸更已從「招商引資」逐步轉向「招才引智」,放寬外國優秀留學生等境外人士在中國大陸的工作限制,同時也積極鼓吹台灣年輕人赴大陸工作或創業,這些都是有系統、有組織地在進行,對於已經人才亟缺的台灣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對於政府來說,在推出各種產業政策時,最優先的工作,應該將吸引海外人才列為第一重點,如果把台灣當成一家企業來看,國發會主委其實應該扮演台灣這家企業的「人資長」,除了去除人才來台工作的阻礙,也要積極進行全球優秀人才的招攬行動,至於各部會首長,也都應以此做為工作績效的KPI。

此外,在全球商業模式已轉至跨國境與跨行業的型態時,政府已投入不少資源至創新創業領域,但可以更強化在混合人才的組合上,從創業之初就鼓勵不同國籍背景的團隊組成,如此公司在發展時就比較能突破地域限制。過去台灣眾多創業成功的案例中,就有不少是這種組合,其中又有許多是海外僑生來台讀書並創業成功的例子,因此,從教育出發,讓不同背景的同學一起創業,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方法。

在長期人才的培育上,儘管台灣目前有大量的本地碩博士教育,但對於高端及創新領域,或是國內較少投入的科技學門,政府則應增加公費留學名額,拔擢優秀人才赴海外學習,為未來產業升級儲備人才庫,或許十年、二十年後,可以像當年培植半導體產業的情況,讓人才回台貢獻。

至於從台灣產業發展角度來看,台灣要發展像星、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模式,目前看來困難重重,比較可行的還是採取日、韓的「產業升級」模式,強化專利、技術、高科技創新等,吸引擁有這種競爭優勢的人才加入,勢必是轉型升級的努力重點。即使台灣無法成為金融中心,但台灣金融業要打亞洲盃或世界盃,積極擁抱金融科技(Fintech),才是對症下藥。

對於需才恐急的個別企業來說,解決人才不足的方法也很多,以開放式創新為例,企業運用外部人才與資源來幫助本身進行研究開發,已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如今人力資源的發展模式也很類似,企業也應積極運用外部人才,強化人才競爭力。

此外,在商業模式逐步進入數位匯流的跨界新生態中,業界對橫跨不同領域的人才需求也更為殷切,但這種人才不見得一定要從外部尋找,反而是要給年輕世代更多機會,因為天生就是數位原住民的年輕朋友,只要擁有更多歷練,必然對於企業面對數位網路時代的挑戰有更大的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