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中資入股  觸動台灣敏感帶

蔡明介 委曲封口的背後

 

前言:工程師性格的蔡明介,深信合理的事,就應該努力爭取,但表態支持中資入股IC設計業,卻讓蔡明介誤觸政治禁忌,掉入政治深水區。

 

/王銘祥

 

「剛剛說過,我還有很多事要做,有關中資投資的事,就交給David(聯發科財務長兼發言人顧大為),」六月二十三日一大早,在聯發科新竹總部,董事長兼執行長蔡明介剛主持完股東會,在後來與媒體的溝通聊天上,六十六歲的蔡明介,留下這句話。

 

今年聯發科的股東會,召開前早已瀰漫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因為從六月初開始,<自由時報>多次以斗大標題,針對蔡明介表達希望政府有條件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業,指名道姓批判他。股東會前一天晚上,蔡明介還特別召開內部會議,要為股東會可能發生的狀況與提問,預做沙盤推演。

 

不過,當天早上,對比還在熱鬧上演的華航罷工、英國脫歐等大事件,現場站滿許多警衛的聯發科總部大禮堂,卻出現了歷來最平靜的一次股東會。除了一位小股東寫發言條發問外,全程可以說是行禮如儀,所有事項都照案通過。 

 

股東會一開始,蔡明介就感性地,聯發科成立19年,若加上聯電時期,已滿20,已是個成年的企業聯發科累計至今投資已達3,500億元,未來五年將繼續投資超過2,000億元,並布局包括物聯網、第五代行動通訊(5G)、工業4.0、車聯網、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人工智慧、軟體與網路服務等七大領域。

 

「這七大產業領域,每一個都需要花很多時間,所以我說,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對於媒體提問中資投資的問題,蔡明介放慢語氣地說,過去一段時間,他花很多時間在回應外界各種疑問與指教,「我把該說的話都說了,接下來,要趕快回來忙聯發科的事了。以後相關的提問,我會請財務長來回應。」

 

看起來四平八穩的回答,卻有如冷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回顧這一個多月來,應該也是蔡明介四十多年職場生涯中,內心經歷過最起伏振盪的時期。

 

首先是去年十月,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高調來台,提出讓中資來台投資IC設計業者,當時,趙偉國大動作發言,引發不少本土派人士的反感,但同時間,由於媒體不斷詢問聯發科意見,蔡明介也公開回應,聯發科對中資入股持開放態度,若政策允許且對股東、團隊和兩岸半導體有利,聯發科願攜手兩岸,共同提升華人企業在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

 

沒想到,蔡明介這個聲明,卻開始在政壇上發酵。其間台灣歷經總統大選與新政府上任,政治氣氛轉變,反對中資入股的聲音不斷放大,反對人士並將矛頭對準蔡明介、潘建成(群聯董事長)等率先表達正面態度的業者。

 

一位竹科IC設計業老闆說,「雖然老蔡的聲明再平常不過,也代表產業界共同心聲,卻因為太早表態,讓他陷入政治深水區,搞到現在不能收拾。這句話,真的講壞了!

 

其實,從一九七六年參與工研院RCA赴美受訓計畫,到加入聯電及後來創辦聯發科,四十多年的半導體生涯,蔡明介一直維持務實的工程師性格。即使如今貴為全球第三大、中國市占第一的IC設計大廠,但相較於有類似地位與成就的企業家,例如政通人和、地位崇高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或是長袖善舞、賣力造勢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低調不沾鍋的蔡明介,更顯示他實事求是的工程師治理風格。

 

事實上,蔡明介的一直相信,只要合理的事,就可以努力爭取,不只生意如此,產業政策也該如此,讓中資入股是符合台灣利益、壯大台灣經濟的好方法,沒有道理反對。無奈的是,蔡明介遇到的是台灣複雜特殊的政治生態,以及「開放中資」這個不能碰觸的政治禁忌。

 

其實,蔡明介多次表達的想法,都只是希望爭取業者可以送件申請讓中資投資的機會,政府可以在不妨礙國家安全的條件下審核,但不能連讓業界送件的機會都沒有,這不僅讓企業經營沒有彈性,即使是美、德、韓等先進國家,也都沒有禁止中資投資的規定。

 

例如,與中國在政治上對立最明顯的美國,對於國際投資甚至收購交易,從來不曾採取全面禁止的方式。目前美國透過CFius(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機置,讓企業送件申請各國資金(包括中國)投資美國企業,事實上,過去很多企業申請大部分都獲准通過,只有極少數因有國防安全或機密外洩等疑慮而駁回。

  

此外,目前台灣對於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等產業項目,目前都已開放陸資投資,但實際上大陸實力更加逼近的IC設計業,卻採取不准開放的政策,這一點也讓產業界感到難以理解。

 

根據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去年十一月的報告,台灣的晶圓代工產業大約領先中國五到十年,全球市占率76%,遙遙領先大陸的8%,至於封裝測試大約領先大陸三至五年,市占率56%也遠比大陸9%高,至於台灣的IC設計與大陸的差距不明顯,只領先約二至三年,另外全球市占率18%,也只比大陸10%一些。

 

聯發科財務長顧大為說,這些資料都引自工研院的報告,對照當今全球IC設計業採用16奈米最先進的製程,歐美有超微、飛斯卡爾、賽靈思、博通、輝達等五家,台灣僅有聯發科一家,但大陸已有展訊及海思兩家,也顯示台灣IC設計業並未明顯領先大陸,工研院對產業的判斷非常接近事實。

 

更可怕的是,中國全面拉攏吸收國際半導體大廠進行技術授權與合資設廠,動作之大,布局之深,更已預告大陸業者早已非昔日下阿蒙,未來大陸半導體業的全面躍升,已是不容忽略的現實了

例如,高通在貴州成立伺服器晶片合資公司,恩智浦(NXP)與北京建廣成立電源管理合資企業,超微將CPU技術授權給天津海光企業,IBMPowerPC晶片技術授權給大陸學研機構等,這些都是全球最高端的半導體科技,而台灣事實上連這類的技術都沒有。

 

「連差距明顯的晶圓代工及封測業都可以開放給陸資投資,但沒有明顯領先的IC設計業,卻全部列入禁止之列,這不是突顯政策上的不合理嗎?」顧大為說。

 

此外,顧大為也認為,產業界要求的只是大家針對事實做合理的政策討論,有條件允許申請並不等於全面開放,而且是在不影響控制權與經營權為前提,政府當然可以針對國家安全、資訊洩露等問題,進行最後的審核,通不通過的決定權在主管機關身上,但是要有一套機置,不能無限上綱。

 

 聯發科的這些呼聲,不僅有基於企業實際運作的需求,當然更有來自大陸市場競爭壓力的現實挑戰。尤其是七成以上業績來自中國市場的聯發科,在中國市場的規模及影響力日益擴大下,加上近來中國加緊對全球半導體業的投資布局,正展開大規模的海外併購與參股等動作,目標都是希望拉攏技術領先的企業,縮短本身的學習曲線,達到本地供應取代進口的目的。這一連串的動作,自然都讓蔡明介逐步感受到沈重的壓力。 

 

例如,即使聯發科在4G晶片明顯領先,但未來在5G領域,中國的影響力無法小看,包括在專利數量與標準規格上,中國業者已積極參與介入,甚至很可能強力支持本地IC 設計業如海思、展訊等,這些作法,對聯發科的衝擊最直接。

 

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在全球5G關鍵技術領域中,中國申請人提交的專利申請量約佔全球三分之一,中國部分通信廠商的專利實力已可以躋身全球列強陣營。換句話說,在未來5G專利實力上,將不再只是傳統強權如高通、三星、易利信等企業,還包括大陸的華為、中興、大唐等新勢力,聯發科想在5G晶片研發上有所突破,也有和大陸合作的實際需要。 

 

兩年前,蔡明介代表台灣參加國際半導體會議,談到台灣過去六十年,已逐漸從農業、輕工業演進到科技產業的過程,他並以早期農家的水田,甘蔗製糖到晶圓廠房等三張照片,來突顯這三個演變過程。

 

而這三個階段,正好也是蔡明介成長過程中最熟悉的生活環境。出生於屏東蘭州鄉下的蔡明介,從小就幫忙種過稻米、甘蔗及香蕉,舉凡下田插秧、除草施肥等都做過,而當他開始讀書時,「發現當時父母在糖廠工作的小孩,便當帶的菜都比我們的好,這其實也代表著台灣往輕工業發展,當時把蔗糖加工後外銷,是台灣最早期的工業產品。所以那時的製糖業,應該就有點像是現在的科技新貴吧!

 

當時,蔡明介還把稻米與電晶體的價格做對比,「一百克的米飯大約值0.1美元,這個價格至今一直沒變,而在1980年,一百顆電晶體大約就價值0.1美元,但到了2013年,由於摩爾定律的推動,內含五百萬顆電晶體的IC,才能賣到0.1美元,三十三年間,已經跌價到僅剩五萬分之一了。」

 

半導體業不斷進步,也讓當年因緣際會進入這個行業的蔡明介,想要有一番作為。有感於當年自己進入職場,台灣本地沒有大企業,畢業生都要出國念書,去英特爾、德州儀器等大公司工作,因此在創辦聯發科時,蔡明介與卓志哲等創辦人,都希望聯發科未來可以打造成一個國際級企業,讓年輕人不用出國,也可以有參與國際市場的舞台。

 

如今,聯發科已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IC設計公司,也確實成為許多台灣年輕人最想進入的企業,但蔡明介也深知,企業只有不斷往前進,否則,就只能殘酷地面對一代拳王的魔咒。

 

從小在農家長大,蔡明介特別喜歡從土地裡長出來的東西,聯發科公司旁種了許多樹,例如茄東、楓香、樟樹等,都是他挑選出來最喜歡的樹種,十年來這些樹木都已長得粗壯,蔡明介也喜歡在吃過飯後,在這個他稱為是「聯發科的維也納森林」中,小小散步一下,也想想公司的策略與布局。

 

「說實在話,小時候在鄉下,根本不曾想像過,有一天我會當一家公司的董事長,公司可以做到今天這樣的規模,」難得感性的蔡明介,無法預測下一個二十年,聯發科會呈現什麼面貌,但在他心裡,早已清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也勉勵聯發科一萬五千名同仁,要努力抓住每一個機會。

 

蔡明介小檔案

出生: 1950年4月6 

現職: 聯發科技公司董事長 
學歷:

台大電機系畢業 
美國辛辛那提電機碩士
經歷:
美國通用電子測試工程師
聯電第二事業群總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