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競賽將帶來毀滅?

戴爾二兆元天價收購案的省思

 

前言:戴爾以天價合併EMC,雖然營收已可達八六O億美元,與IBM及惠普同列一級廠,但在網路新經濟的崛起下,傳統資訊業者壓力愈來愈大,戴爾掀起了擴大裝備規模的戰爭,倒頭來是否將成為一場毀滅的遊戲?

 

/王銘祥

 

十月十二日,戴爾董事長麥克戴爾(Michael Dell)EMC執行長喬瑟夫圖奇(Joseph Tucci)攜手宣佈,戴爾將以六七O億美元收購EMC震驚全球科技圈。670 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2.16兆元,這個有如天價般的交易,也創下科技業史上最大收購案。

 

這個合併將幫助戴爾開拓電腦以外的市場,例如數據管理和儲存服務等市場,那將是超過二兆美元的市場規模。」記者會中麥克戴爾興奮地說,兩年前戴爾公司股票下市私有化後,一直在尋找策略伙伴,如今終於覓得良缘。站在一旁的圖奇更是開心,因為已屆六十七歲高齡的他,終於可以拿一筆錢告老還鄉了。

 

全球資訊產業仍在快速變化之中,眾家資訊大廠都在積極轉型並尋找全新的定位,相對於惠普去年已決定拆分成兩家公司,戴爾公司則認為,求生存的首要任務,就是擴大經濟規模。

 

從營收規模來看,戴爾收購EMC後,集團營收已達八百億美元,若再加上持股八成的VMWare公司近60億美元的營收,可達864億美元左右,相較於IBM及惠普目前都在千億美元上下的規模,新戴爾已可以和前兩大廠位列同一個量級上了。

 

根據Gartner的統計,今年第二季全球伺服器市場,惠普與戴爾的營收市占率分別為25.2%17.4%IDC在儲存市場的統計,EMC、惠普及戴爾的市占率分別為19.2%、16.2%及10.1%,但是從成長率來看,惠普是成長8.7%,但EMC及戴爾則分別下滑4%及2.9%。

 

也就是說,合併後的戴爾雖然不能在伺服器市場領先惠普,但在儲存市場則可以近三成市占明顯超越惠普。此外,這個合併案更重要的是掌控VMWare公司八成持股,VMWare是網路虛擬化市場的龍頭廠商,未來將保持其獨立上市,並成為戴爾攻占雲端戰略的重要布局。

 

以市值來看,EMC目前約520億美元,VMWare是287億美元,戴爾目前已私有化,但兩年前下市時市值為244億美元,很明顯看出戴爾以小吃大的野心,原本戴爾已經負債120億美元,如今要再舉新債500億美元收購,以「豪賭」來形容並不為過。

 

因此,有不少科技評論者認為,戴爾掀起這種擴大裝備規模的戰爭,倒頭來卻可能只是一場毀滅的遊戲。知名科技媒體Wired更是不客氣地批判,Dell 和 EMC 都已是行屍走肉,這筆交易很難改變什麼。

 

此外,也有不少分析直接指出,戴爾合併EMC的最大贏家,應該就是EMC執行長圖奇,他已經為賣掉EMC奔走多時,如今成功賣出,可以拿著3900萬美元退休走人。至於最大輸家很可能就是EMC的員工,因為未來主導合併案的戴爾公司,顯然會在EMC主管及員工中掀起一番腥風血雨的裁員與整頓。

 

不過,最有趣的對比來自惠普公司。根據規畫,惠普將於十一月一日正式分拆成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其中一家保留原來的PC和印表機業務,稱為「惠普公司」;另一家則與戴爾和EMC組建而成的新公司一樣,銷售服務器、存儲設備和網絡設備產品,稱為惠普企業而且,去年惠普決定分拆前,惠普執行長惠特曼還曾與圖奇洽談過合併EMC的事宜,但最後沒有談成,惠普之後就決定分拆。

 

在戴爾宣布收購案後,惠特曼對內部員工表示不看好這項合併案,理由是舉債過高將形成重大負擔。高達五百億美元的負債,每年利息支出為25億美元,研發經費及行銷費用都會縮水,對客戶的服務一定很難做好,加上合併後企業文化的差異及人員的變動,勢必讓經營團隊分心。如此也讓分拆後更專注經營的惠普可以取得更大的發展機會。」惠特曼在內部備忘錄這麼說。

 

除了來自同屬性陣營的競爭外,戴爾面對更大的威脅,其實是資訊產業遊戲規則已經改變,網路巨擘帶來的衝擊與挑戰,將讓傳統資訊公司更難抵禦。

 

例如,過去企業若需要儲存大量資料,必須花費鉅資從EMC 這種儲存裝置公司購買硬體和服務系統。但是現在的雲端儲存技術突飛猛進,公司已不需要購置用於存儲資料的伺服器,而是選擇服務商提供的雲端儲存解決方案,存取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讓傳統以硬體儲存業務為核心的廠商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這些新崛起的雲端服務供應商,就是像提供企業客戶用的亞馬遜微軟等大廠,或甚至直接訴諸個人雲服務應用的蘋果臉書、谷哥等網路巨擘,他們創造出來只要使用權,不需擁有權的新遊戲規則,一次購足的配套服務,讓市場不再需要戴爾、IBM、惠普的伺服器,不需要EMC的資料儲存裝置,也不需要思科(Cisco)的交換機,徹底瓦解傳統IT產業的生態體系。

 

而且,除了產業生態與使用習慣的變革外,新興科技與網路大廠秉持開放與分享的精神,也成為壓死老牌科技廠商的最後一根稻草。例如,亞馬遜將旗下網路基礎服務開放給全世界,Google 旗下的平台幾乎都是開源且免費,臉書也公開許多軟體和硬體設計方案,即使連微軟這種傳統大廠都開始將某些軟體免費供大眾使用。開放與分享的精神創造了新的生活與經濟型態,推動產業不斷往前走,也更快速地蠶食鯨吞傳統業者的版圖。

 

不過,不論戴爾與EMC的合併案能否成功,對傳統資訊業者也勢必帶來衝擊。華爾街日報也引用FBR分析師丹尼爾(Daniel Ives)的說法,這個併購案將是對其他成熟科技公司的一記響亮警鐘。因為與戴爾和EMC一樣,很多大型科技企業的傳統業務都面臨成長的挑戰。競爭對手將被迫尋求實施更加激進的併購交易,否則將面臨在這場高賭注遊戲中喪失自己地位的風險。

 

對台灣宏碁華碩等雙A品牌,以及更多以製造代工為主的傳統資訊業者來說,面對這些不利的局勢,絕對比歐美大廠要更嚴峻許多。

 

例如,對宏碁及華碩兩大品牌而言,目前不僅經濟規模與惠普、IBM及戴爾天差地遠,即使過去落在後面的聯想,更已經後來居上,規模都是台灣雙A的三至四倍,更慘的是,包括微軟、Google及亞馬遜等非硬體廠商,也不再甘心於傳統的軟體、搜尋及電子商務等業務,都各自整合自家軟體與服務推出筆電、手機及平板等硬體產品,更讓純硬體廠商看不到明天。

 

至於對鴻海、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等代工廠來說,除了少數企業還能抓住蘋果、小米等客戶訂單以外,面對接下來產業更劇烈的變動,加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更快速地追趕下,未來恐怕存活下來的企業,應該是廖廖可數了吧!

 

 

表一,戴爾併EMC後,營收跳升追近IBM及惠普

公司

2014年營收(億美元)

惠普

1114.5

IBM

9279.3

戴爾(註一)

864.4

聯想

463

華碩(註二)

157.3

宏碁(註三)

108.6

註一:戴爾營收560億美元,EMC營收244.4億美元,VMWare營收60億美元

註二及註三,華碩營收新台幣4774億元,宏碁營收3298億元,以2014年美元與新台幣平均匯率30.351換算

 

表二,歷來排名前十大科技股收購案

金額(億美元)

收購公司

被收購公司

年度()

670

戴爾(Dell)

EMC

2015

370

安華高(Avago)

博通(Broadcom)

2015

244(註一)

銀湖(Silver Lake)及麥克戴爾

戴爾(Dell)

2013

190

臉書

WhatsApp

2014

186

惠普(HP)

康柏(Compaq)

2002

167

英特爾(Intel)

Altera

2015

136

惠普(HP)

EDS

2008

135

賽門鐵克

Veritas

2004

125

谷哥

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e)

2011

118

恩智浦(NXP)

飛斯卡爾(Freescale)

2015

註一:戴爾公司下市案,收購方為戴爾公司創辦人麥克戴爾及私募基金銀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