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割捨 電子業轉型必備

2015-09-06 02:21:16 經濟日報 社論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村修二日前來訪,與各界領袖進行交流,在台灣產業轉型仍然找不到方向之際,中村修二本人的奮鬥歷程,以及對台灣的指正與建議,都有相當值得參考之處。

首先是中村修二並非畢業於日本一流大學,但懷抱熱情,投入畢生精力研究LED(發光二極體)產業中最艱難的藍光技術,其間忍受各種嘲諷眼光,終於開發成功,但老東家日亞化只給區區2萬日圓研發獎金,又逼著他與公司對薄公堂,他因此氣到搬離日本赴美國繼續研究工作。

中村多次抨擊日本僵化的企業、司法與教育,強調美國的自由環境孕育出真正的創新,此次來台也談到台灣社會與日本類似,在保守的社會環境與不斷考試的教育制度下,同樣都有短視近利、迷信學歷的通病,他鼓勵台灣學生要「更有熱情、更多瘋狂的想法」,以真正的創新帶動產業突破困境。

對台灣來說,中村的建言毋寧是具有時代意義的。中村所批判的日本,大部分的情況台灣都有,如今台灣電子業陷入僵局,整體研發經費的投入不僅明顯落後,專利申請數量連續三年下滑,專利品質也難以提升,正是因為喪失了持續研究精進的企圖心,即使有像中村這種專注熱情的研發專才,也缺乏可以孕育這些人才的企業環境。

換個角度來看,日亞化雖然沒有善待中村這樣的鬼才,卻因為擁有藍光LED專利,20餘年來持續建立競爭門檻,並維持與對手的差距。研發創新的價值,絕對是台灣企業必須念茲在茲永遠要追求的目標。

除了日亞化之外,全球LED產業中還有另一個轉型範例荷商飛利浦。飛利浦早期發展過眾多產品與技術,從CD、光碟片、半導體、面板到LED,都是全球技術領先的消費性電子品牌,但面對日、韓與台灣等國家的追擊,飛利浦幾乎全面從這些行業撤退,並轉型至醫療保健、照明與小家電優質生活等三大領域發展。

在選擇退出每個事業時,飛利浦的決策都相當堅定而且依步驟進行,包括把被動元件事業高價賣給國巨,把與韓商樂金合資的面板廠股份賣出,把消費性電子業務賣給日本船井電機,另外還全面處分掉台積電持股,拿回2,000多億元的現金,今年4月更將旗下LED事業Lumileds賣給大陸金沙江集團,這些龐大的處分收益,都成為投入三大核心事業的資金來源。

飛利浦的轉型,與亞洲科技業的蓬勃興起密切相關,給台灣的啟發也一樣具重大意義。首先是企業轉型原本就很困難,尤其是像飛利浦這種大企業,要讓大船轉向更加不容易,企業領導人需要深刻認知本身的核心能力,理解對手的差距與能耐,更需具備高瞻遠矚的決斷力,以及積極轉型求勝的決心意志,這些都有賴CEO展現強大的領導力及凝聚力。

此外,轉型也需要長時間耕耘才能看到成果,因此如何儘早規畫並退出不具競爭力的事業,並將資金及人才更早投入下階段的發展目標,對CEO來說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從飛利浦的故事對照台灣當下的電子業,如今台灣已陷入被競爭者超越的窘境,當後進者已追趕上來甚至想全面取代時,企業才來想辦法已經太晚,許多企業對於不具競爭力的事業大多捨不得放棄,即使毛利率跌到個位數仍繼續堅守,不僅錯失最佳處分時機,甚至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當然更不可能奢望進行產業轉型了。

更諷刺的是,曾被視為「傳統產業」的紡織、製鞋及自行車等,過去都同樣面對過類似現在電子業的處境,卻因為勇於割捨舊生意,積極創新研發,熬過了一段艱辛的轉型之路,反而走出一條成功的康莊大道。

如今台灣電子業面對紅色供應鏈,許多企業陷入虧損、裁員甚至關廠的僵局,不論是中村修二持續不懈的研發創新精神,還是飛利浦割捨現有事業全力轉型的決心,都是目前台灣電子業型最欠缺的,以此與眾多還在努力轉型的企業家共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