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放與鬆綁  產業發展成功關鍵

 

即將於本月23日掛牌上櫃的生技新藥股王浩鼎,日前完成公開申購電腦抽籤,吸引投資人超額認購96.4倍,並凍結市場資金540億元。國內生技新藥熱潮至今沒有停歇,儘管去年發生基亞事件,但今年在浩鼎後還有不少公司將陸續掛牌,而且不乏從新藥到醫材等領域的優質企業,在電子業面臨發展瓶頸下,生技醫療產業適時接棒,也讓台灣產業發展增添一個新亮點。

 

回顧台灣生技產業能夠突飛猛進,不外乎幾項因素,一是產業政策陸續開放鬆綁,讓創新創業變成可能。二是醫學領域本來就集結台灣最多優秀人才,而且海外人才陸續回國創業。三是資金效應,當電子業轉趨成熟,資金逐漸往生技業移轉。

 

其中,在產業政策部分,顯然是生技業成功的關鍵要素。2007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為生技產業的奠基帶來重大利多。過去台灣舊有的生技法令條文,比較從製造業角度來看生技發展,但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精神,就是獎勵生技公司從事研發,享有定額免稅,技術發明者還能進入董事會執行決策擔任科技諮詢委員持有技術股份及分享營運成果等。這項法令對新藥研發、高階醫療器材等,都有正面影響。

 

此外,2011年政府通過「科技基本法」,讓科研人員的技術作價持股可以不受法令的一成限制,也促成科研人員能夠順利將技術移轉至民間,開創出更多創意與能量。由於科技基本法的通過,讓許多過去隱藏在科研及學術單位的生技研發人才與技術資源,都可以順暢地釋放並移轉,打破了台灣過去偏重研發而忽略商業應用及臨床實驗的傾斜局面,也讓生技產業實力能夠真正發揮壯大。

 

當然,政府在推動生技產業時也不全然每一步驟都成功,例如在募集大型生技創投基金(TMF)失利、生技育成中心(SIC)規模與層級大幅縮水,甚至在2008總統大選期間對宇昌案的打壓,都一度讓產業界與科學家相當失望。但上述這些事項都屬於執行層面的問題,政府即便使不上力,若民間力量能夠補足,也無礙產業進展。

 

因此可以這麼說,台灣生技業的成功,關鍵就在政府將原本阻擋生技業發展的舊法令或政策進行大幅翻修鬆綁,因此吸引各方的人才及資金投入,終於創造了如今波瀾壯闊的生技產業。而生技業的成功軌跡,若拿另一個對照組-台灣互連網產業,更可以顯示法令鬆綁的重要與急迫性。

 

在世紀交替的千禧年,當時那斯達克漲到五千點,全球網路、通訊、生技類股全部大漲,台灣股市也同樣感染這股熱潮,民間許多網路與生技新創公司不斷成立,但二千年熱潮消退後,至今台灣網路產業雖仍有少數成功案例,但最多只能偏安台灣市場一隅,遠不及國際大廠的規模與實力,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台灣政府從未把網路業視為重點培植產業,在網路發展過程中關鍵的基礎與法令,更是沒有什麼新作為。

 

例如,要解決網路支付問題的第三方支付法,在業界千呼萬喚中拖了八年,直到今年初才三讀通過;此外,網路股初期投資風險高,引導天使與創投基金導入是最關鍵的力量,但針對投資條件的鬆榜,例如股票面額限制的問題,以及特別股(preferred stock)、可轉換債(convertible loan)、認股權(warrant)等投資工具,這些規定都是針對過去傳統製造行業所設置,但對於網路這種創新產業卻是必要的條件,政府思惟無法跳脫舊有框架,資金無法導引進入這個行業,也讓台灣在全世界的網路產業中,失去一個很好的機會。

 

台灣向來都有很強的民間企業,二千年時,台灣的互連網企業曾是華人世界中最好的,當時的新浪網前身是台灣的華淵資訊,而當時的蕃薯藤(yam)擁有全球華人最好的搜尋技術,但是,大部分的大陸互連網企業都是在九O年代末期才開始營運,台灣其實曾經擁有非常領先的優勢,但可惜一樣無法掌握先機,如今只能徒呼負負。

 

政府推動任何產業,切記首要任務就是開放與鬆榜,把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做好最重要,該做的事情努力做,不必做的事留給民間做,如此,台灣的產業發展與產業轉型才有脫胎換骨、發光發熱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