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半導體駁火產、官、學怎麼看?

三解方,即刻救援台灣半導體業

撰文.林宏文.何佩珊

前言:

兩岸半導體業競爭正式進入肉搏戰階段,面對中國業者磨刀霍霍的大動作,台灣半導體產業該如何因應?產、官、學界無不開始思考,到底台灣半導體該如何走下一步。

 

內文:

半導體產業佔台股市值超過兩成,若說這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絕不為過,今面對中國政府大力扶植自半導體產業所帶來的威脅,台灣要擔心的恐怕不只是眼前看到對業績的衝擊,產業界和學術界的人才持續流失,後座力恐怕還要更驚人。

 

事實上,趨勢顧問范疇的《與中國無關》一書就曾提及:「中國是一個極其沒有安全感的國家,事實上整個中國的心態,從政府到企業,還停留在『深挖洞、廣積糧』的價值觀中。也就是說,不論任何行業、任何產品,中國都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大型的面板業、電子業如此,小到如洗衣機、冰策、服裝日用品也一樣。」

 

這就是中國的大國思想,即便今日中國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的中國,大國思帷使然,才會讓中國對於「缺芯」、每年必須從海外進口超過兩千億美元的晶片,而深感不滿。只是,選擇與英特爾合作是一時,「中國很有耐心,用二、三十年才吃掉對手或夥伴,是很平常的事。在自力更生這總策略下,不論行業,中國一定會走向產業鏈規模化,而規模化的涵義就是標準化和低價化。」范疇這麼在書中寫。

 

如此看來,台灣要怎麼正面迎戰?

 

工業局長吳明機這麼說:

兩岸與其競爭,不如展開合作

 

站在政府主管單位的角度,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不諱言,對於台灣產、學界對中國政府端出一千二百億人民幣的產業發展基金感到焦慮,他絕對能理解,但吳明機也試圖信心喊話,「中國扶植半導體產業已好幾年,只一直無法像台灣形成產業聚落,所以,台灣耕耘三十年的半導體產業,絕不會那麼容易被擊垮。」

 

吳明機直,在高科技產業,砸錢多未必有用,相較於資金,台灣半導體業者真正缺少的是人才和題目。「過去大家看兩岸好像是競爭,其實兩岸產業應該是競合並行。」吳明機強調

 

明機不否認,在既有的產業項目中,兩岸競爭的成分確實大於合作,但他也舉例,在未來5G物聯網的標準制訂上,兩岸就有合作空間。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台灣IC設計公司董事長也私下表示,「兩岸半導體產業的機會在合作,而非只敵對關係

 

他指出,過去兩岸在半導體與IT產業上下游都有緊密合作,讓雙方一逐步成長壯大,中國已有許多廠商是世界級的公司品牌,是互利雙贏的結果,未來若能夠進行更深的結盟與合作,才在全球有更高的能見度,也可突破目前半導體產業仍由歐美廠商寡占的局面,在世界級的半導體戰場上取得更佳的成績。

 

學者這麼說:

政府基金帶頭,台灣半導體業整併求生

 

交大科管所副教授洪志洋直言,企業合組產業聯盟的想法固然好,在產業技術成熟的市場執行,卻很可能踩到反托拉斯這條紅線。但相對之下,洪志洋認為,若政府能夠跳出來主導整併,就未必不可行。

 

由民間自行整併,人人寧當雞首不當牛後,最終也難有成果,但如果政府積極表態,一定可以起帶頭作用。他強調,政府不需要涉入營運,只要成立一筆基金,透過策略性投資就可以達到宣示效果。

 

○一二年,全球面板產業都面臨虧損難題時,當時日本政府就透過日本官民共同基金INCJ,砸下兩千億日圓,整合索尼、東芝、日立三家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廠,三合一成立「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兩年過去,成功整合資源後,「日本顯示器」不僅在去年繳出獲利三六六億日圓的成績,更穩坐全球最大中小尺寸面板廠。

 

是「日本顯示器」由政府出面整併的例子,就值得台灣做借鏡。「他(政府)投資你,其他人就會靠過來。」洪志洋說,在政府帶頭拉頭下,有助於增強民間投資信心,企業也會有較好的併購擴張實力,進一步帶動產業更新。

 

在政府帶頭投資下,定扶植的更是關鍵。「要鼓勵的對象應該要具有一定實力,並有企圖心的公司,在台積電、聯發科之外,找到第二個、第三個聯發科。」洪志洋說,一個產業要壯大,本來就不能光靠一根、兩根支柱,而要有第三、四根支柱,紮穩根基。

 

當然,要避免圖利特定廠商或特定產業的輿論壓力,執行上勢必不能躁進,而要有萬全準備。諸如思考各種可能情境,展開研究規劃,採取階段式作法等等,必須要有完整的說帖來證明政策執行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但也不能拖太久產業結構調整的兩、三年內,一定要更新!」洪志洋說。

 

業者這麼說:

留才!分離課稅或許是辦法

 

至於業者最關心的留才問題,不少IC設計公司董事長也紛紛提出恢復員工分紅配股的措施,否則台灣人才吸引上已無利基,只能處於挨打的狀況。不過,目前員工分紅費用化是國際會計準則與公司治理原則的方向,業者提倡要回復舊制,勢必有難度,但政府提出的員工分紅五年緩課方案,在業者看來,卻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效果恐怕不如預期。

 

為了務實的做法,一IC設計公司董事長的業者提議將薪資與員工分紅做分離課稅,也就是說,薪資仍以綜合所得稅課徵,但員工分紅(包含現金與股票分紅)部分,則以分離課稅的稅率來課徵,稅率可訂在六%至二%之間,或者另以最低税負制提供較高的免税額及較低稅率,例如六百萬元以上免稅,超過則課徵二%

 

業界人士認為分離課稅的作法有三好處一是分離課稅或最低稅負制已運用在許多面,例如海外所得及短期票券利息,執行難度較低,激勵員工效果强,有利於吸引國際級人才二是企業會更願意配高薪給員工,並拿出更多盈餘員工是當人才獲得更好的獎勵,企業的競爭力自提升,產值更增加,政府的稅基會擴大,稅收自然更多。

 

畢竟在員工分紅制度取消後,台灣一直沒有新配套措施,反而還提高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至四十五%如加計「健保稅」後更高達四十七%,相比於香港個人稅率最高只有二%這樣的高稅率對台灣產業的人才磁吸效應非常不利。

 

IC設計業者認為,政府應該把對人才投資及稅負減免,當成對產業的投資,不要斤斤計較於眼前的每一分稅收,如果只看見眼前短期的税收的影响,只怕人才流失,產業根基也將流失,稅收也將受到更大的影响。

 

這樣的說法,要落實到實務執行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營運長郭宗銘直:「難度很高。」

 

對此,吳明機沒有直接否定,他承分離課稅是一個方向,但全球沒有先例,而且過去經濟部為了爭取員分紅五年緩課,就已與財政部多次來回拉鋸的前例,按照這樣的經驗就可知,財政部恐怕很難同意業者的分離課稅提案。

 

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吳德豐更是把話說得直白「如果業者把稅制當作主要問題,那是走偏鋒。」企業要留才,最重要還是業者願不願意出薪,提供好的就業環境,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如果半導體業者把稅制視為留才的首要手段,就吳德豐看來,最多只是加分項目,不應該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