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宏文交大幫幫忙:台灣在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契機─交大宋開泰教授精采分享


由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宋開泰老師領軍的智慧型系統控制整合實驗室(簡稱ISCI Lab),由於看到社會對於服務型機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陸續研發出緊急照護機器人RoLA、運用Kinect視覺模組搭配機械手臂可用來抓取物品的阿拉丁、強調人機互動的輔助行走機器人Wal-bot、導覽機器人小狐等類型的服務型機器人。

宋教授在對於機器人研究達三十年,而隨著機器人產業愈來愈熱門,主持人林宏文學長邀請宋教授談談台灣產業對於機器人發展概況。宋教授表示,台灣擁有深厚的ICT產業實力,未來在機器人產業可以發揮相當大的競爭優勢,只要能夠朝向軟硬體整合的方向努力,並且從需求端市場尋找創新的應用,未來必能在蓬勃發展的服務型機器人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宋開泰教授精采分享。

 

主持人:您在這個行業30年,你能不能先來談個大方向,在機器人行業,台灣的位置以及台灣競爭力 大概是在哪裡?

宋教授:機器人這個產業,在全球,都是呈現成長的趨勢,不管是我們都知道的工業型機器人的產品或比較未來性的家用型服務機器人的產品,都是呈現成長趨勢 ,去年在台灣工業機器人數量達17萬台,創歷史新高,這說明著不管是製造自動化、工業化,對機器人的需求都是逐年成長。

另一方面是服務型機器人,台灣在這兩方向都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其實從2005政府已經開始關注機器人產業,2006年 由經濟部來推動機器人產品推動的計畫,2010 年又做了第二期,現在還在持續進行當中。

那最主要的就是希望研發單位和產業界結合推出產品 or產業,使台灣在世界機器人產業扮演更積極重要的腳色。因為台灣本身有很多的優勢,結合到機器人產業裡面來,才可以把產值在做大。

事實上,國際上工業機器人,知名的廠牌,市場的市佔率相對來講很穩定了    所以切入不易。而服務型,才正要開始萌芽 ,政府打算從這切入,可是2008金融海嘯,產業產生波動,許多台商希望回來投資,因工資問題,不得不提高自動化生產,所以後來我們著重在製造,也就是產業自動化的機器人,後來在製造上也發揮了效果。尤其3C產業,這使得產業更快推出多樣,精細度更好,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最近一年,我們看到很多服務型機器人出來了,所以我們應該多關注產業、產值,進而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剛說到的工業機器人17萬台,在服務型方面量會大更多(光掃地的機器人一年就賣出500多萬台,每年20%增加 )未來專業用的服務機器人,例如:醫療或工業上清潔的機器人,其實機會是會越來越多的。

 

主持人:由剛剛分析可以知道市場、空間其實很大,台灣很多企業很早就投入這個行樣,台灣一定有很強的優勢,而宋老師你一定也看到很多很正面樂觀的情形,是否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宋教授:市場可以由兩個部分來看:一部分是產業機器人,另一部分是服務機器人。

產業機器人我們可以看到,在台灣,精密機械有很好的基礎,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很好的設計製造能力,去創造關鍵零組件,其扮演的角色是讓成本降低,同時能夠把產品性能提升,而其實我們也漸漸有這樣的優勢了。剩下就是說在未來是不是能夠在自由品牌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所以在工業機器人上,台灣廠商逐漸有產品在世界上跟別人競爭,我們對他們充滿著期待!

另一方面,台灣在ICT (也就是網路、 IC設計製造),在電信或通訊關鍵技術也有很好的基礎,這服務型機器人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服務型和工業型機器人,最大的差異是服務型跟人很有關係,想像一下手機,我們知道裡面有很多晶片、軟體,手機和機器人差別就在它只是不會動而已。而台灣的設計製造能力是世界領先的,我們應該把既有的人才和相關聯的人才引入的機器人產業,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出很多服務型機器人產業。

 

主持人:軟體很重要,關於軟硬整合,台灣軟體也很強,但似乎沒有形成一個軟體的工業、產業,很多公司還是以硬體製造為主。那你覺得這是我們發展機器人的一個劣勢嗎?

宋教授:事實上,我們可以把它看成一個挑戰。我們知道服務型機器人,軟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市面上還沒有這麼多的服務型機器人   也就是還在萌芽的階段,將來會有更多軟體的需求  或是很多軟體創新的機會。軟體作用在於讓機器人產生他應該有的功能。而我們的學生,其實是會寫這些程式的,只是差別在我們有沒有把他們彙整在這些重要的議題上面。相對於歐洲的主要機器人公司,產品的好,不光只是在硬體設備上,而是在軟體的介面以及功能上,也就是跟IT結合,所以對使用者來說,能夠處理的事情是大大的增加的,於是競爭力也跟著大增。我覺得,未來的機器人這個部分將會更加的明顯。

換句話說,我們的學生、專業人才,都可以更關注對這個產業,在軟體上面多投入一些關注、整合。再透過現有公司產品的獨特面貌,把軟體這個能力培植起來,將來就可以在軟體上面變成一個很優勢的國家。

 

主持人:台灣做的能力很強,但台灣過去對終端市場的需求的挖掘,似乎都抓不太住,台灣也沒有很好的內需市場去試驗,做出好的服務,這好像也是種挑戰?

宋教授:日本SOFT BANK(軟銀)推出PEPER機器人,主要陪伴老人 家裡面服務老年人,因為日本是個高齡化社會,他們的老人人口已經快要1/4了,在生活上的需求服務,這是我們覺得機器人能夠提供的一個部分。

但是,老年化的社會並不只有日本,台灣及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都是,表示科技始於人性這概念,所以說你在人的需求或科技的上面的 可以提供人的需求是有很多可以著墨的。那問題就在於說我們怎麼定義這個產品,產品更具有特色。台灣有很強的設計製造能力,我們可能不太能夠去發現市場上的需求,但其實這些社會上的需求都是我們可以去觀察去確認的,並不是說生活上老人有生活上陪伴的需求,我就去創新、做個機器人。而是這個產品的特色在哪裡,把它發揮創意!

另外一方面,終究我們還是需要有個產品。我們看到是台灣很多的年輕朋友,很多的產業界希望一方面由公司去凝聚專家,或把各方面,軟體硬體的人才整合,一起去定義產品,確認產品的特色,去開發這個新產品。或者,我們可以去找新創公司,提供產業可以發展的基地,讓更多不同的公司進來這個行業,只要我們確定有需求、產品有特色,我們就有機會去開發這個產品。這是在未來我認為可以多投入一些心力的地方。而政府也可以多投入一些輔助與資金,讓這些新創公司能夠日漸茁壯,在這些服務型機器人萌芽的階段,能夠有優勢品牌,這樣在未來,我們在未來機器人產業就可以有更多的發展優勢了。

 

主持人:宋老師30多年經驗,相信您的實驗室也是做了很多的技術跟產品那你跟產業界有沒有甚麼樣的合作?我相信可能很多老闆都想找宋老師諮詢一下有沒有那些新的發展的商機?

宋教授:在學校,我們實驗室,多是透過研究計畫,透過學生研發機器人,我剛也有提到觀察需求,我們很著重能夠做出符合需求的機器人的技術和雛型的設備。其實的確是有很多的項目,有機會能夠可以成為產品的雛形或成為產品 ,但因為成為產品就有成本、量產或是工業設計的投入的考量,這部分我覺得是可以和國內廠商或設計公司合作的。歡迎他們來跟我聊一聊有沒有甚麼合作的契機!

今天非常謝謝宋教授來交大幫幫忙要幫大家的忙,當然也希望年輕人多多來我們電機系,電機系也能更幫你的忙,希望在機器人這個產業台灣也能夠大展鴻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