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數 : 773
發行日期 : 2011/10/24
作者 : 賴筱凡
網路泡沫變珍珠 日本創投來台淘金
投資成本低、當進軍中國跳板

 

十年前的一場網路泡沫,投資人對台灣網路業的瘋狂追逐因而止步,直至商店街公司掛牌,揭開日本創投對台灣網路業的沉默布局,重新燃起台灣網路業的一線希望。

為何曾是投資熱錢沙漠的台灣網路業,能獲日本創投青睞?

 

去年詹宏志成功將網家帶向營收百億元的里程碑,今年網家沒有停下腳步,持續向上締造營收新高紀錄,甚至不少法人預估,今年網家營收有機會挑戰一三○億元,子公司商店街掛牌,更將網家股價推上兩百元大關,在台灣網路產業奠定無可撼動的地位。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台灣網路業在泡沫化十年後,今年終於轉到好風水。三月十七日,台北遠企飯店二樓會議廳裡,擠滿了參加網家子公司商店街掛牌前法說會的人,他們都想知道這家資本額不過一.四五億元,去年稅後每股純益(EPS)賺二.一八元的公司,掛牌價卻能上看一五○元。其中,更有一位從日本遠道而來的貴客,隱身其中,他是日本五大商社之一,伊藤忠株式會社董事長渡邊一郎。

渡邊一郎默默坐在台下,沒有太多人認得他,直至他上台,台下才一陣騷動。近年來,伊藤忠積極布局大中華市場,不僅在中國尋找投資標的,更在台灣尋覓合作對象,而商店街正是渡邊一郎相中的潛力新星。

另一家日本創投,也同樣展現了對台灣網路業的高度興趣,它是日本第一大社群網站Mixi背後大股東,Cyber Agent創投。今年五月,他們悄悄在台灣成立辦公室,正是為了就近觀察台灣網路業。

台灣網路業便宜又優質 受日青睞

 

為什麼日本人如此偏好台灣的網路公司?「一來可以從台灣市場跳進中國,二來台灣網路業像失落的綠洲,幾乎沒有國際創投會注意。」在Cyber Agent創投大中華區執行長北川伸明眼中,台灣網路業是顆待挖掘的珍珠。

商店街掛牌前法說會這天,多數人將焦點擺在台上的網家董事長詹宏志身上,台下卻有十多位年紀不過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並肩而坐,他們注視著台上耀眼的詹宏志,心中默默許下願望:有那麼一天,自己也能成為下一位詹宏志。

每每談到這批台灣網路業的生力軍,詹宏志總會自嘲地說:「我是台灣網路業年紀最大的一個。」可是,詹宏志無疑是台灣網路業裡,最被羨慕的人。他的創意與想法總能獲得投資人支持,不像多數網路創業者,還在過著租四坪小辦公室,邊兼差邊寫程式的生活。

正因台灣網路業指標性企業不多,至今能夠成功上市櫃的寥寥可數,加上內需市場被認定規模不大,因此,有興趣的投資人無幾,更別提對投報率錙銖必較的創投業者,以致台灣網路創業者多半靠積蓄,或親朋好友投資。

「這就是我們所說,台灣網路業的投資成本非常低。」北川伸明觀察,台灣網路創業者眾,但能看到他們價值的人,鮮矣。當多數國際創投將大筆熱錢搬進中國,投資中國網路公司時,北川伸明逆向操作,回頭來台灣尋找璞玉。

近年來,全球網路業投資熱錢席捲全世界,團購網站龍頭Groupon的上市募資就可望達七.五億美元,中國最大社群網站人人網赴美掛牌,也成功募到五.八億美元,熱錢對網路業的追逐,幾乎在各國都看得到,唯獨台灣,宛若沙漠,僅僅聽聞兩大日本創投來台獵豔,而不像中國網路業吸引大筆國際資金追捧。

但你可能不記得了,十年前的台灣,三大入口網站奇摩(kimo)、蕃薯藤(yam)與網家(PChome)的募資潮,就與現在熱錢追逐Groupon、臉書(facebook)沒有兩樣。「你能想像,當時的奇摩增資,每股開價一八○元,就連yam也是。」參與到那個巔峰時代的詹宏志說來格外平靜。「當時美林(Merrill Lynch)、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都來找過我們,希望能幫我們募資,而且是用每股一八○元的價格。」詹宏志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當時台灣網路業的泡沫,已經大到不可思議。「幸好我的partner李宏麟(網家總經理)拒絕了。」

首選大賺內需財的網路公司

 

最後,網家用每股二十五元的價格募資,在詹宏志眼裡,那次募資後,台灣網路業就進入泡沫階段,而當時高價增資的奇摩、蕃薯藤,最後都在不堪股東賠錢壓力下,將公司草草便宜賣掉。自此之後,台灣網路業幾乎難再重獲投資人青睞,這並不意味業者沒實力,只是生存環境更加艱鉅。

然而,今年情勢改變了,日本創投捧錢來台找標的,為網路業帶來新希望。對日本人而言,經歷過一次泡沫洗禮,讓他們投資台灣網路業的成本更低,「幾乎與投資中國網路業的報酬率不相上下。」北川伸明說,雖然台灣網路業的本益比不若中國,但成本相對低,也替他們創造了不錯的利潤空間。

日本創投挑的多是以「內需財」為導向的網路公司,「舉凡與食、衣、住、行有關的,幾乎這些日本創投都會優先關注。」業內人士說,這也是為何愛評網在第一時間就獲得Cyber Agent關愛、注資,而伊藤忠會投資商店街,亦是如此。惟網家、商店街目前本益比高達三十倍,能否拿出獲利成績證明價值,仍有待觀察。

不過,儘管台灣內需市場普遍被認為規模過小,但因上網購物的人口及網路服務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台灣電子商務產值每年以二六%至二七%的速度成長,不亞於北美市場的成長力道,「去年北美前五百大電子商務業者的營收,成長了一八%,達一千五百億美元。」Gartner首席分析師Praveen Sengar說

依照經濟部商業司統計,今年台灣電子商務市場產值可望達三二五六億元,年成長二六.五%,明年還有機會突破四千億元。因此,北川伸明認為,「或許台灣網路業者不用急著擴張中國版圖,若能搭上電子商務市場的快車,就還有無數商機潛藏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e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